近年来,德令哈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高质量保护、高水平管理为目标,多举措融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全面落实设园工作任务,持续推进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推动实现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
构建执法新格局,严厉打击生态违法。坚持政府主导,联合州、市两级自然资源、林草、环保、农牧、水利、交通等部门,共同开展自然保护地“清风”“绿盾”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打击各类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每年与毗邻的甘肃省盐池湾森林公安分局及肃北县、阿克塞县、天峻县、乌兰县等地森林公安局签订《跨区域联防联控治安防范合作协议书》,建立联保、联防、联治的跨区域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切实履行保护好自然资源、建设好国家公园的职责,通过跨区域联动推进自然保护地现代化管理持续高效稳步推进。
强化防护新技能,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严格落实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生态保护能力提升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实施修复项目,保护和修复园区各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通过现代化设备建设用于整合保护区内基础 GIS 数据、重点保护动植物资源数据、生态因子监测数据、鸟类识别等信息,对湿地公园内的现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展示。目前,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沿尕海湖东岸滩涂建设监测摄像头5处、湿地管护站建设有生态因子监测站1套、“青海省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展示平台”1套。
探索巡防新模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进一步提高生态安全巡护效率,构建“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的立体防护监测体系,强化源头管控和预警能力,切实保障自然保护地资源安全,德令哈市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视频监控+管护员巡护+卡口防火码”模式,通过加强防火设施设备、比对监控记录、检查管护日志、疫源疫病监测记录等方式,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人工巡山耗时长、范围小、林区死角等局限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激发宣传新动能,凝聚全民保护共识。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大宣传日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方式,多方位、多渠道普及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组成宣讲团,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政策法规宣讲进村组、进家庭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保护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自然保护地与人类生活、生存的关联性,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湿地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了各级政府负责、社会广泛参与自然保护地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