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驻村指导员来了!乡村幸福指数节节高

来源:

语言不通,会攻坚克难;牛羊不壮,会加工饲料;牧民不顺,会解民所忧……在德令哈市,要当好驻村指导员,除了肯下“苦功夫”更要会点“硬功夫”,有“两把刷子”才能赢得群众支持。近日,德令哈市创新选派驻村指导员,他们各展所长,通过“深耕细作”,补齐一项项发展短板,助力全市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城里干部进牧区,勇探新路“翻大山”

近日,刘明清作为全市选派的20名驻村指导员之一,入驻乌察汗村。蓄集乡乌察汗村是纯蒙古族牧业村,村民居住分散、网络信号弱、信息传递慢。刚来到这里,刘明清面临着语言障碍、通讯障碍两座大山,驻村工作开展困难。他努力学习蒙语日常用语,尝试“说蒙语、比手势、做动作”,遇到牧民点个头、问个好,聊几句家庭琐事、问几句家长里短,在平淡之中与牧民建立了感情,融入了牧区生活。

“小刘既能写简报、做表格、剪视频,还能和牧民翻山越岭、建羊圈、剪羊毛。”村“两委”成员德格日玛深有体会的说,“希望我们村能有更多驻村力量帮助村“两委”理思路、抓发展、办实事,努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小刘,劲肯(蒙古语:真的)好!平常和我们一起干脏活累活,和我们吃一样的饭,日常对我们嘘寒问暖,没有一点‘官气’,和我们牧区的娃娃一样能吃苦。”蓄集乡乌察汗村牧民才仁喜滋滋的说,“驻村指导员的到来,让我看到了未来的盼头。”

走活发展“新路子”,助民增收“有招数”

伴着机器轰鸣声,蓄集乡浩特茶汉村有机饲草料加工车间现场生产如火如荼,一包接一包苜蓿草、青干草、玉米被叉车师傅熟练地架上操作台,机械粉碎、履带传送、挤压成形、切割成粒等程序一气呵成,一包包圆鼓鼓的颗粒饲料被工人们转运到储藏区。驻村指导员扎西尼玛经常扑在加工现场,作为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扎西尼玛的专业技能大有用武之地。

“指导员,快说说,饲草加工对咱们牧民有哪些好处?”牧民们争先恐后挤在车间门口,看看新来的驻村干部是不是“绣花枕头”。“大家别着急,我慢慢讲给你们听,以前牛羊们肆意地在草原上吃草,但是草长的速度根本跟不上牛羊吃的速度,想必大家都有过牛羊吃不上、吃不好的难题。现在,依靠有机饲草料加工车间项目,我们可以降低全乡702户养殖成本,采取产羔期补饲、出栏前补饲等方式,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实现一年两次出栏目标,带动全乡1837人增收。除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机颗粒饲料由于配比科学,营养价值高,牛羊吃了长得壮实,这种有机颗粒饲料每吨可以节约150-200元养殖成本,对我们牧民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忙碌身影“跑不停”,推动“驻村”更“助村”

在蓄集乡陶斯图村,驻村指导员岗格卓玛来到脱贫户道力门措家中,85岁的道力门措常年卧病在床,岗格卓玛平时工作中就很牵挂这位老人,逢年过节经常前往家中看望她。为了让道力门措能够听清每一句话,岗格卓玛坐在床边、紧挨老人,提高声音,一字一句地仔细讲解着目前的救助政策。老人住院报销自费占比高,生活苦难,岗格卓玛帮助道力门措向市民政局申请临时救助,并且按照最高标准申请省级低保。听到这些好消息,道力门措连连点头称赞,“白亿日啦,白亿日啦(蒙古语:谢谢)……”道力门措喜笑颜开。

走出道力门措家,岗格卓玛颇有感触,“乡村振兴工作要吃透上情、借鉴外情、吃透里情。作为驻村指导员,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干一干’。”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困难……驻村指导员岗格卓玛表示“想让草原上奏响一首首幸福的牧歌,作为驻村指导员,就要融入真情、付诸真心、埋头真干,为创造产业优、牧民富、草场美的美丽草原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条:【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德令哈市优化发展“途径” 实现党建赋能产业链“质效齐升” 下一条:【主题教育进行时】德令哈市各单位各部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④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