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德令哈市紧紧围绕预防道路交通重大事故要求,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抓在经常,深入细致开展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保持平稳向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执法力度,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深刻汲取“4·16”青海湟中县油罐车爆炸事件、“7·6”海西州大柴旦道路交通事故、“7·8”海西州茫崖市两起道路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一是深化路警联动机制,持续开展常态化行业整顿,依法严厉打击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强化超载超限执法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一律做到严管重罚。二是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所有源头企业做到监管全覆盖,管控无死角。三是加强监管执法,扎实有效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各项工作,坚决遏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强化路面巡控与精准查缉,集中统一开展夜查酒驾整治行动,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重点对酒后驾驶、涉牌涉证、未悬挂号牌、报废车上路、超员、超载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进行查处。截至目前,共处罚无证驾驶91起,饮酒驾驶8起,货车超载6起,超速行驶466起,擅自改变机动车外观和登记的有关技术参数408起,其他违法行为1005起。
(二)夯实监管责任,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一是对桥梁、涵洞、临崖、临水、急弯陡坡、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段等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排查,确保不漏任何一处安全隐患,开展巡查治理工作。二是对“两客一危”相关企业进行检查,重点对客货运车辆的安全防护措施、乘客佩戴安全带、出车前安全措施、三超一疲劳等情况进行检查。实地检查客货运车辆驾驶人资质、车内安全设施是否配备齐全、GPS动态监管等情况。截至目前,共登记检查车辆9000余辆,点对点提示提醒司乘人员4万余人次、发放限速路条350张。三是坚持源头治理,坚决遏制超限超载反弹。紧紧围绕“人”“车”“货”三个源头,找准切入点,加大监管力度,力争从根源上杜绝超限超载行为。同时,严把车辆准入关,落实“一超四罚”“黑名单”制度,严打无牌无证和非法改拼装货运车辆违法行为,对违法运输驾驶人及维修企业非法改装依法加大处罚力度,确保从源头上杜绝货车超限超载违法现象,切实消除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三)加强宣传,营造文明交通良好氛围。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方面开展道路安全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一是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依托交通工具和客运站场、工作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及时了解道路路况动态、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政策。二是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展板、印发宣传材料,深入企业、农村等广泛宣传法律法规。三是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通过短信平台、官方微信、电视宣传、气象服务专报等多种渠道每天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通报雨雪实况和未来天气预报,及时提醒道路运输企业及相关各部门做好防范措施,保障市民群众安全出行。截至目前,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工作45场次,受教育1.2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4万余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道路运输风险隐患增多。超载车辆在桥梁上行驶,会使桥梁受到巨大的荷载作用,进而加剧桥梁的老化和破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制度缺失,隐患排查搞形式、走过场,整改不彻底。
(三)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虽然我市不断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但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交通违法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缺乏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党委、政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还未实现常态化。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力度,重点围绕打击货运车辆严重超限超载、非法运营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非法营运,保障辖区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二)建议根据执法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调整现行权责清单,对执法主体予以重新明确,切实解决综合执法改革后新主体不合法问题。
(三)建议根据道路特点和危险程度合理增设警示牌。科学合理规划设置警示标志及减速装置等安全设施,确保城乡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设置全覆盖,保障群众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