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州府德令哈发展,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州府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现代服务业配套、城市景观打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旅游发展优势
从区位来看,德令哈市地处“兰州、敦煌、柴达木和西宁环形大旅游圈”的中心地带,交通便捷,青藏铁路和国道315线贯穿而过,是南进西藏、北上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的交通枢纽。市区距离德令哈机场约25分钟路程,2017年德令哈机场航班加密,新增花土沟航线;开通运行了“德令哈号”城际列车、“柴达木号”旅游专列,上座率创历史新高,随着航线、列车持续加密,为德令哈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外,国防公路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所有行政村已经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区域内交通条件十分通畅,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德令哈发展旅游提供了支撑基础。
从自然资源来看,德令哈有从高原雪山到高原荒漠变化多端的地质地貌,境内山水资源丰富、山体高大雄壮、动植物品种多样,具有较高旅游开发潜力。同时,德令哈大部分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休闲度假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人文资源来看,德令哈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德令哈市的少数民族以德都蒙古族为主,其宗教信仰也沿袭着传统蒙古族的历史。另外,德令哈市历史悠久,是古羌族的故地,见证了多个游牧民族的历史。德令哈是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德令哈还有许多西部大开发中可歌可泣感人的人文景观。
从景观资源来看,德令哈拥有展现农垦精神的柯鲁柯镇农垦文化风情全国特色小镇,是全市可开发打造的重要红色旅游资源。城市观光景点较为丰富,拥有巴音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海子诗歌陈列馆、民族团结进步塔、摩天轮等;此外,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即将建成,将成为城市旅游靓丽风景线。
从旅游环境来看,随着德令哈市重点旅游项目的有序推进,全市旅游环境持续改观,各景区停车场、环保公厕、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星级宾馆数量持续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固始汗购物街、景华弯建成投用,市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全面提升。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困难
(一)旅游产品打造不精。一方面,德令哈市旅游产品规模小、精品少、缺乏吸引力。例如可鲁克湖AAA级景区,景观内容少,缺少特色项目,可看可玩的景点少,精品线路还需进一步开发打造;另一方面,德令哈市旅游季节性较强,缺少冬季旅游产品,冬季旅游存在短板,无法实现全年无休旅游,这是制约全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德令哈市旅游资源虽然具有生态、红色、人文、民俗等多样性,但目前文化旅游尚未得到很好地融合发展,普遍存在“有说头缺看头”的问题,乡村旅游停留在吃土菜层面,缺乏对风俗民情的挖掘,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联系不够紧密,经营比较分散,互动性、互补性不够,旅游规模效益发挥不突出。
(三)产业配套发展不足。旅游产业上下游链条短,饮食文化特色不突出,高档星级宾馆缺乏,部分景区之间道路狭窄,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缺乏便于携带、物美价廉的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定点购物场所,景区娱乐项目基本处于缺项状态,缺乏吸引游客长时间逗留、多消费多支出的项目,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旅游收入的增加。
三、2018年重点工作
德令哈作为州府所在地,将紧紧围绕全州“快速打造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黄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德令哈实际,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树立旅游品牌,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重点项目新能源有轨电车建设进度,争取9月份试运行;争取海西文化艺术品中心、复华度假世界项目的早日开工建设,年内争取完成旅游投资6亿。
(二)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紧紧围绕“浪漫之都,星空之城”主题,继续举办机车集结赛、海子诗歌节等有特色且已具备影响力的活动,同时,借力举办各类新颖活动、参加各类旅交会等途径,加强网络宣传、媒体营销,大力开展德令哈旅游宣传活动,年内争取省外推介5次以上。
(三)促进旅游融合发展。借助德令哈城市观光风景吸引力,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发展,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强化生态农业、新型工业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可鲁克湖等旅游资源,打响“高原旅游城市”品牌。积极促进产业间、区域间旅游资源的有效互补,形成“城市辐射周边、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体系。年内争取完成风情小镇新兴业态培育及全面调整工作。(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