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245”工作思路,强担当、抓改革、提质量、促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一引领四提升”工作法为载体,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单独、联合设立党支部的方式实现全市17所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深入落实联系服务机制,健全“市领导包校、校领导包年级、教师包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推行学校党支部与校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书记、校(园)长“一肩挑”15名,中小学配备专职副书记15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在全州率先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印发《德令哈市贯彻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教育工作发展目标,健全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近三年共落实项目资金15821.2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校舍安全等项目71项,教育事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坚持改革创新,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按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出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初高中“教育质量赶超工程”,全力打造“海西教育新高地”。设立绩效奖励资金,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机制,强力推进绩效考核,为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激发教师育人积极性和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了条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学校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在绩效考核这一杠杆的撬动下,一些痼瘴顽疾问题得以化解,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两创”主线,教育品质有新提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先后制定印发《德令哈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方案》《德令哈市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指标体系和任务分工表》,明确各职能部门履行学前教育工作职责,为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以教学水平质量检测结果对教师实施动态分层管理,学校联点领导按照“优免、中抽、弱必查”的原则,实行过程性的量化督查,提升管理成效。推进教师专任化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实行集体备课、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高效课堂初见成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坚持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人才支撑。持续加强教师招引,2024年通过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等方式共计招聘教师92人,与浙江省协调选派援青支教教师19人,极大地改善了全市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大力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到2024年,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个,中小学援青培优工作室1个,评选认定县级骨干教师13人。全市教育系统名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领头雁”效应日益凸显。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在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学校校长、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参加各类培训1254余人次,选派10名幼儿园园长及教师赴浙江安吉市、龙游市开展跟岗研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接受教育类专业培训比例达100%,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时代新人。强化德育铸魂。开足开齐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州高级中学“钱学森科技馆”、柯鲁柯镇农垦博物馆、德令哈市博物馆等场所着力打造体验式“思政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强化智育提质。组织开展新课标研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技术赋能,开展系列教研活动10余次。通过分学段、分学科优化作业设计,明确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体教融合和美育熏陶。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六一”文艺汇演,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