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令哈市聚焦农村牧区、生产一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通过突出建强队伍“聚合力”、丰富载体“添活力”、精准施策“增动力”,持续用“乡音”传递“党音”,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基层,根植人心。
建强队伍,让干部“相融”更聚合力。健全宣讲队伍体系,从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和42个联点单位部门吸纳业务骨干、到村任职大学生、包村干部、乡村振兴干事、驻村干部等群体为代表的基层理论宣讲员125人,每村派3名下乡干部或驻村干部组成42个宣讲组,对22个脱贫村和乡村振兴试点村及20个一般村做到全覆盖宣讲,确保政策宣讲覆盖到村、深入到户。为提升宣讲组能力水平,提高宣传实效,各乡镇(街道)党(工)委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宣讲能力提升相关培训47次,切实做到吃透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同时,聚焦群众学习需求及“急难愁盼”问题,推出“群众点单、宣讲队接单”的“菜单式”精准服务,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面对面”解读、“实打实”点拨、“心贴心”互动。
丰富载体,让宣传“同频”更添活力。各宣讲组坚持深入一线、立足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牧民群众宣讲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发展乡村产业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截至目前,共计宣讲政策180次,宣讲受众达2400余人,让党的创新理论“动”起来、“活”起来。用好指尖“微课堂”,依托“三微一端一抖”、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宣传造势,发挥宣讲“放大器”作用,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群众的学习意愿,推动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政策“活教材”走入农牧民群众“心间”,让党的惠民政策传播声音更洪亮、范围更宽广、音调更舒畅,在引人入胜中带动学习氛围“火起来”。
精准施策,让乡村“发展”更增动力。自“一宣三促”活动启动以来,宣讲组协助42个村党组织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退役军人等返乡建功立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聚焦特色产业,挖掘产业带头人、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7人,根据农牧民群众的需求,讲产业发展政策78次、学产业发展先进模范13次,通过交流经验、传授技能,让农牧民群众学有所得。围绕春耕备播,协调解决群众在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和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实际问题14个,帮助村“两委”谋划产业项目8次。以驻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四有”活动为契机,与农牧民群众身贴近、心相连、情相融,帮助解决农牧民群众迫切需求并化解矛盾纠纷5次,力促“解题破难”走深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