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令哈市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形势下,游客出行诉求以名山大川到求知求新、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方向转变的新趋势,结合市域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瞄准扣实开发高原风光,挖掘特色文化,提标休闲娱乐水平的发展方向,科学编制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景点景区和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科学编制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根据省、州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围绕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群众收入等关键性问题,坚持高起点、高规格、高档次,科学制定《德令哈市旅游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旅游业及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积极打造旅游文化项目精品。充分利用南丝绸之路重要驿道辅站的地缘优势、西部城市的风光优势、民族历史的文化优势、戈壁绿洲的环境优势等,切实加强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积极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依托德令哈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建立南丝绸之路、怀头他拉岩画遗址景区,形成德令哈历史文化旅游点;依托情人湖奇特的地质现象和优美的历史传说,建立水上娱乐场所、开发高原湖蟹饮食文化、建设夏季度假村,培育集草原、沙漠、湖泊为一体的西部风情影视基地,打造综合生态旅游景区;依托柏树山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建设原始森林度假中心、推广夏季露营地、建立野生动物观测站,形成高原性旅游接待休闲中心;依托天文台科普资源优势,扩充天文科普馆、开放天文观测点,形成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尕海湖高原湖泊优势,建立柴达木咸水湿地展览馆、设立鸟类观测点,形成节点性旅游景区;依托工业发展优势,建设万亩枸杞园景点、设立特色药品展示馆、开发新能源企业文化旅游区,形成工业游览参观线;依托高原农牧业产业优势,开发“农家乐”、组织农牧产品交易会、开辟青海风味饮食街,形成高原绿洲农牧业观光景点;依托那达慕、“六月六”歌会等民族风情和文化资源优势,筹建民族文化村,展示蒙、藏、回等民族文化,建立文化活动广场、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建设民族用品超市,形成民族风情展示地;依托地缘优势,开辟南丝绸之路、环情人湖、外星人遗址探险等自驾车越野环线,开展激情穿越活动,形成独特的自驾车旅游线路;依托市区环境优势和巴音河景观资源,建设城市中心公园、设立沿河观光带,形成市区游憩娱乐中心,逐步构建选择多元、文化浓郁、魅力独特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充分挖掘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把握文化旅游相生相长、相得益彰的辩证逻辑关系,以挖掘弘扬特色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业底蕴,以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特色优秀民族文化传播。一是积极研究整理旅游文化。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作家,组建德令哈旅游文化研究小组,着重研究整理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文化命题,探讨德令哈文化的历史渊源,编撰与旅游有关的文学作品,编排有时代气息的民间文艺节目,及时运用到旅游活动中,尽快转化为旅游产品,外化为旅游产业外宣主题。二是重新编写景区讲解词。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加强景区深层开发,弘扬德令哈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使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历史、民族和文化的高度,重视旅游景区的宣传和讲解工作,组织人员编写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景点解说词,制作有关景区的宣传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讲解员。三是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本旅游文化书籍、一张旅游光盘、一首旅游歌曲、一个旅游文化网站、一个旅游文化项目库,逐步建立全市旅游宣传网络。四是加快文化优势向经济效益转化。积极鼓励个体农牧户成立民俗文化研究社,大力挖掘民间特色手工艺,普及应用传统民俗文化技能,把民间的手工艺转化成为新的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及时反馈旅游消费信息,促使民俗文化尽快转化为见效快、成本低、收益高的致富手段,吸引广大农牧民加入到民间手工艺的设计、制作和销售行列中,实现特色文化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五是创新民俗文化形式。充分发挥历史、社会文化和民俗文化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依托社火、元宵灯会、青海花儿、民间曲艺、剪纸、刺绣、奇石等特色文化,民族风情浓厚,婚丧嫁娶、生儿育女、过年过节都有很多传统的讲究,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均可为旅游所用。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既可保留传统文化的质朴的一面,又可赋予时代气息,使其转化为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在静态的旅游景点中加入动态的人文表演,从而使民俗文化鲜活起来,为旅游发展服务。
不断完善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德令哈作为高原生态旅游区,但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及其知名度的提高。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的支持,借助国家和省、州的项目倾斜和资金投入,促进德令哈旅游文化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把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推入市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投融资原则,通过争取国债项目、建设资金等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共同开发综合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繁荣旅游文化。三是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宾馆的接待能力,配套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努力为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积极开发旅游文化关联产业。围绕德令哈蒙藏族风情、外星人遗址、万亩枸杞园、农牧产业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以藏族、蒙古族文化饰品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景区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挖掘高原绿色有机食品、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服饰、医药保健品、地方土特产品和具有景观特性的旅游纪念品,建立德令哈旅游文化市场、特色纪念品市场、民俗文化市场,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和集约化,延伸旅游消费链,提升旅游文化市场的水平和档次,扩大旅游经济效益,形成以“游、行、食”为主体,“住、购、娱”及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不仅成为有极大潜力的经济产业,而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切实加强旅游文化宣传力度。宣传好旅游文化,是提高德令哈知名度的最有效平台。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等现有大众化媒体,通过传媒所刊载的文章和节目,反映德令哈的各项建设成就,宣传德令哈悠久的历史文化、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二是挖掘德令哈现有的文化及旅游资源,有计划地拍摄以宣传德令哈风光、人文景观、民间传说为题材的电视剧或电视专题片。既可宣传德令哈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可更好地宣传旖旎的情人湖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不断提升德令哈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政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