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订单要求种的火焰蔘,刚收完就被拉走了,一点儿也不愁卖。现在成品卖给谁明明白白,心里踏实。”10月21日,记者在尕海镇的火焰蔘地里看到,种植户严海云望着满载火焰蔘的货车驶离,脸上满是笑意。
他口中的“订单”,正是当地农户与德令哈市河东街道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的火焰蔘产销协议。火焰蔘又名火焰果、火焰菜,是一种药、果、菜多用的高档蔬菜类水果,含有甜菜碱、纤维素、果胶、叶酸及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贫血、增强肠道消化功能,是纯天然的营养品。火焰蔘衍生产品涉及餐饮、养生、化妆品、生物提取等多个领域,产业前景巨大。如今,这种订单农业模式,正成为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重要路径。
“我们跟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订单里明确写了火焰蔘的种植标准。他们不仅提供优质种子,还派技术员每月来田间指导,教我们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种出来的火焰蔘按市场价收购,对我来说,这是一条非常好的致富路。”严海云说。
记者来到火焰蔘加工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这里正上演着火焰蔘从田间鲜品到标准化产品的“蜕变”,为特色农产品增值赋能。
火焰蔘从田间采收后,即刻被运至车间侧边的原料预处理区。带着泥土清香的果实经机器去杂,由传送带送入加工车间。车间内,身着统一工装、佩戴口罩头套手套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同步运转的清洗设备则将火焰蔘冲刷洁净,使其愈发鲜亮,透出自然的紫红色光泽。
预处理完成的火焰蔘被送入自动化切割机,切成均匀块状。随后,切割好的果实进入烘干流水线,在智能温控系统的精准调控下,进行烘干,变得干爽,香气也愈发浓郁。烘干后的火焰蔘冷却后,送入全自动包装机,经称重、封口、贴标等工序完成袋装加工。最终,包装好的产品被有序运至仓储区,待检验合格后销往各地。
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经理邢丽英介绍道,“我们将火焰蔘项目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种植合作模式,流转适宜种植火焰蔘的土地,优先招聘脱贫户,提供种苗、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我们合作社是德令哈的乡村振兴企业,这里的土地资源优质,适合有机火焰蔘种植。为打造特色有机绿色产品,种植全过程采用无农药化管理。而且我们只做订单内产品,给农户制定详细种植标准,从种植到采收全程规范,确保品质达标。这种模式不仅带动周边百姓致富,也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2026年,我们计划建设火焰蔘打粉车间,同时研发火焰蔘饮料。”邢丽英说,“今年订单种植火焰蔘1800亩,产品已销往欧洲、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
从田间精准种植到规范采收,再到就地加工转化,订单农业正以全链条思维重构农业生产逻辑。正如农业从业者所言,当每个环节都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农产品就能真正实现“种得好、卖得俏、价值高”,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也随之愈发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