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将财力、物力向老年人社会保障领域倾斜,稳步提升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标准,持续推进发展改革成果惠及老年群体,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基本情况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5073人,困难、低保老年人342人。按照《关于提高全省高龄补贴标准的通知》(青民发〔2017〕34号)文件要求,今年共计为70岁以上高龄群体3825人(次)共发放高龄补贴520万元。目前,我市敬养老、福利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有7所,市敬老院是我市唯一一所集养老、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入住人员总共26人,其中五保户18人,三无人员7人,低保人员1人。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养老方面,城镇大部分老年人是离、退休职工,基本都有固定的工资性收入,可以保证他们晚年衣食无忧;农村牧区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需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和家务劳动,因子女外出务工还要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任务。二是医疗保险方面,由于农村医疗设备配置不齐,基础设施力量较薄弱、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差等问题,导致农村牧区医疗水平达不到群众需求。三是社会救助和福利方面,城市老年人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明显要高于农村,老年人协会、敬老院等保障设施也比较齐全,老年人广场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农村牧区相对较差。四是社保基金投资方式保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投保者少,无法实现有效保值增值。
三、对策(一)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工作,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加快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二)设立专职机构,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和医疗保健的同时,也提供老年人文化教育和体育方面的活动,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职业培训机构,让老年人既“老有所乐”,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三)坚持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敬老道德规范,将敬老道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老年人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与村(社区)老年人结对子,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帮一”的帮扶,利用传统节假日、老年人生日、老年节和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做好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用爱心构建和谐的敬老、爱老、助老通道。
(四)加大社会保障扶持力度。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在补助投资、购买服务、完善投融资等方面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活力和积极性。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发展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满足长期或终身领取要求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市委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