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力促旅游业跨越发展
德令哈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全市旅游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延伸德令哈旅游产业链,积极主动融入青海及周边省份大旅游网,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促进德令哈市旅游业提档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以政府为主导,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按照“打造大景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理念,以柏树山\情人湖(可鲁克湖、托素湖)、海子纪念馆和外星人遗址、天文台、天文科普馆为载体,以浪漫爱情、科幻科普为主题,规划开发建设整体景区。大力开发探险探奇、科普教育、健康疗养、蒙古音乐舞蹈演出等新兴旅游产品,同时注意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形成多样性、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系列。
依托便利交通,共同构建大旅游网。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鼓励发展旅游汽车公司,支持增加旅游车辆,支持开辟旅游专线班车和环线车;利用德令哈市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德令哈市作为旅游集散中心点,将德令哈各景区(景点)与都兰海寺花海、乌兰金子海和哈里哈图、茶卡天空之镜、柴旦温泉等旅游景点组合,构建“大美青海•金色世界德令哈旅游区”交通环线,形成以德令哈为中心的精品旅游圈。同时,积极主动与格尔木、敦煌及河西走廊等旅游热地建立旅游对接协议,延伸德令哈旅游线路长度,接纳来自省内及相邻省区的各类游客,建成环祁连山旅游圈和南丝绸之路旅游圈。推出民族饮食文化节、枸杞采摘体验等乡土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体验原生态乡土文化。积极推动柴达木航空公司筹建,加密西宁-德令哈-航班,拓展新航线,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和招商引资,重点支持开发农垦文化风情小镇旅游、蓄集峡水利枢纽旅游区、外星人城堡开发、尕海湖生态旅游景区、哈拉湖原生探险景区、柏树山攀岩、连通河漂流、“两湖一址”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旅游公路、自驾车营地、停车场、环保公厕、旅游标识等景区配套服务建设,加快旅游导引标识系统建设。鼓励发展连锁酒店,积极发展特色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不断增强食宿等方面的接待能力和水平;重视旅游产业“软平台”打造,建设连接周边旅游资源和各个旅游因子的信息资讯平台,推动“互联网+旅游业”、“智慧旅游”发展模式,以有效即时信息服务保障旅游业发展。
加快要素集聚,提高旅游商品附加值。大力挖掘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增加具有地方特色、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农牧特产、民族文艺演出、盐雕工艺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的附加值,集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吸引游客消费,增加旅游收入。一要大力支持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研制、产业化生产,开发一批具有本地特色、融合本地民族文化的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以地方土特产品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系列和文化产品系列为主的旅游商品,推动旅游附带商品消费,奖励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企业。二要继续办好德都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柴达木文化艺术节、海子诗歌节等系列重大节庆活动,打造多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德都蒙古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引导文化企业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间民族工艺,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三要以现有旅游资源为背景,融合蒙古族长调、萨吾尔登舞、汗青格勒英雄史诗等演艺,以及蒙古族传统刺绣、马奶酒制作等民族技艺体验活动,结合本地区马文化协会、骆驼协会、射箭协会、民族服饰队等社会团体参与地域文化展示,做到地域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发展。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丰富宣传推介形式。加快旅游宣传品的制作,开展“网上宣传”攻势;推出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炒热潜在客源市场;加强重点宣传,狠打拳头产品,走好引进客源这步棋;组织各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省内外促销活动。深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增加旅游收入。借助茶卡盐湖等知名旅游景点景点的旅游品牌优势,联合建设品牌旅游产品。同时,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如旅游代理机构、联合促销等,加强德令哈市与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加旅游收入。
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旅行社、星级宾馆、社会宾馆和餐饮业、娱乐业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切实抓好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不断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细微处提升德令哈的旅游形象。同时,加大对旅游公司、宾馆、餐饮等与旅游业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实现提档升级,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大力发展旅游专车、家庭宾馆等分享型经济,实现社会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解决旅游高峰期住宿、餐饮供不应求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