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五措并举”扎实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

来源:未知

德令哈市“五措并举”扎实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

德令哈市按照省、州关于集中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相关要求,通过“强化调查摸底,抓实基础数据核实;强化组织建设,抓实重点领域行业;强化自身建设,抓实覆盖质量能力;强化机制管控,抓实动态管理跟进;强化目标同向,抓实工作覆盖力度”五项举措,扎实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调查摸底,抓实基础数据核实。通过“拉网式”排查,对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集中摸底排查,全面掌握组织建设情况、党建工作情况,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

对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做到“五个清”,即经营运行情况清、职工队伍清、党员队伍情况清、出资人(负责人)情况清、未建党组织原因清。同时,对照要求查漏补缺,注重“一企一策”“一社一策”措施制定,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为精准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提高党组织“两个覆盖率”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112家,已建立党组织33家,党组织覆盖率达29.46%;共有社会组织39个,已建立党组织12个,党组织覆盖率达30.76%,力争在今后一年中,实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有新突破,助推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组织建设,抓实重点领域行业。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市工业园区为龙头,统筹抓好商务楼宇、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协会为纽带,协调推进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和律师事务所等重点行业。按照便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优化组织设置,对于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单独建立党组织;对于党员人数少、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流程》等规章制度,健全“三会一课”、党员评议、组织生活会、书记述职评议等工作制度,强化制度保障,规范权力运用,保障科学发展,不断推动党建工作的常态常效和持续发展。

强化自身建设,抓实覆盖质量能力。积极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着力选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反映好,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较强组织能力的法人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采取分散自训与集中统训的方式加强培训力度,有力提升了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力度,把具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人选派驻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和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开展党建工作,有效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注重发挥所在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行业协会、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通过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党性认识,调动其参与活动积极性,促进党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强化机制管控,抓实动态管理跟进。以省委组织部“百日攻坚计划”为指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落实阵地和经费保障,实现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目标同向、措施同频、活动共振,进一步推动非公组织和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对新成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及时跟进、做好工作;对停业、注销的,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相应做好党组织撤销、设置调整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防止出现“空壳”党组织、党员失去管理甚至失去联系的情况。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引导企业党员爱岗敬业,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各类党内活动载体培育企-3-业文化,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展示了社会组织党员争先创优的崭新风采,弘扬了先锋引领的正能量。

强化目标同向,抓实工作覆盖力度。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把企业生产技术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壮大企业党组织党员队伍,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对没有党员、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积极做好推优入党等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在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将党组织的创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组建工作同步开展,加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确保了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进一步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完善企业事务公开、职代会等各项制度,确保工会工作依法开展;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强化工作职能,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加大团组织建设力度,激发团员青年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创造活力。(市委信息)

上一条: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下一条:德令哈市2016年1-11月份财政运行情况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