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脱贫攻坚战吹响集结号

来源:未知

德令哈市脱贫攻坚战吹响集结号

今年来,德令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精神,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德令哈市现辖三镇一乡三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76632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59060人,农村居住人口17572人,有汉、蒙古、藏、土、回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全市共有42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29个、牧业村13个。2015年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藏区连片贫困村20个,其中柯鲁柯镇9个、尕海镇5个、怀头他拉镇3个,蓄集乡2个、河西街道办事处1个。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738人,涉及37个行政村。其中:柯鲁柯镇103户348人,尕海镇40户117人,怀头他拉镇33户71人,蓄集乡28户48人,河西街道办事处27户85人,河东街道办事处18户44人,火车站街道办事处12户25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贫困清零目标任务。按照海西州脱贫任务要求,德令哈市将精准脱贫作为年内首要工作,及时成立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三级逐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攻坚军令状》和《脱贫攻坚信息质量承诺函》,明确全年工作蓝图,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有序推进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全市20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六张图”挂图作战机制全部上墙。督查组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多次开展督查,并组织部门严格督查扶贫干部履职情况和调配工作情况,相关部门主动参与扶贫工作各环节违纪违法行为警示与检查,市级领导主动进村入户调研,掌握扶贫对象情况和一线工作动态,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脱贫队伍,提升脱贫攻坚力量。将扶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实践平台,及时调整脱贫攻坚班子队伍,并抽调4名乡镇领导干部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最熟悉贫困群众、最能体会贫困群众、最能代表贫困群众,群众的意愿都能摸准、摸实、摸透的优势,通过上下结合,在促使乡镇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力量,确保脱贫攻坚方向不偏、工作不乱。

(三)发挥政治优势,凝聚脱贫攻坚能量。进一步加强党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通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拓展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和全过程,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以建强产业链党组织为重点,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帮扶企业+帮扶单位”模式,加大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帮带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产业、促进增收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脱贫致富;把懂基层、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派驻一线,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力量,带动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部门优势,吸引各方资源,最大限度为贫困村解决难题,使村“两委”、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三支力量”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市扶贫开发向“造血式”、“精准式”转变,真正实现“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

(四)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合力扶贫格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着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双帮”机制,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人),明确帮扶对象、创新帮扶方式、明确帮扶任务,7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街道、22县市领导干部包村、305名干部职工与261个贫困户形成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对子。全市39个行政事业单位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37个企业与涉贫行政村形成帮扶对子,实现了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通过捐款、资助生活物资、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争取项目、谋划产业发展等方式,想方设法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新堉公司、和润农牧、阳光能源等10余家公司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为贫困户提供7734元大病救助资金等。

(五)强化资源整合,积极落实帮扶措施。用好财政扶贫政策,争取2016年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共321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6万元,省级资金2010万元、州级资金652万元、市级资金296万元,下达浙江援青资金22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在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同时,加大项目落实力度,争取省级财政绩效考评奖励资金及浙江援青资金项目17个,共投入520万元,用于扶持农牧业产业和企业发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特种养殖和种植、农业生产设备、特色产业等。海西州西部支援东部扶持资金项目1个,总投资300万元,用于实施莲湖村扶贫产业用房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050平方米一层商铺房35间,项目建成后使连湖村村集体受益,目前,项目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年底前完成。

(六)科学实施对策,转化脱贫攻坚动力。充分利用3300亩集体耕地,通过对外承包经营方式建设示范种植基地,实现资产收益。签定了115.5万元出租合同,年底补齐未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收入。通过征求贫困户意愿,将326万元到户到人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至德令哈市恒欣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按章程向全市贫困户分红。着手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信息系统,建成后可对各类扶贫信息及时汇总,有效监管扶贫项目,掌控扶贫措施。创新互助资金运作方式,改变往年互助资金拨付村级使用的形式,将1548万元互助资金投入市级扶贫开发公司,由公司统一运作。将贫困村互助资金,投入银行作为风险金,以投入金额的5倍撬动贷款,年底给贫困村分红。目前,已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057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危旧房改造覆盖面不足。今年德令哈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55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但其他行政村中非贫困户住宅大部分均为土木结构住房,群众意见比较大。如实施改造,投入较大,州市级财政难以承担。建议2017年省上出台相关政策,下达危房改造项目,统筹解决非贫困户住房问题。

二是光伏扶贫指标不足。德令哈市光热、土地资源丰富,建设光伏产业土地充足。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申请光伏扶贫项目,拟建设规模达300兆瓦,但光伏扶贫指标不足。建议将省内其它无法落实建设用地的州县光伏扶贫指标调配至德令哈市,建设光伏扶贫产业园,带动省内其它州县相应的贫困户脱贫。

三是贫困户的贫困程度难以准确鉴定。在依据家庭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刚性标准,农牧民收入渠道多杂小且难以核算。建议进一步细化核定标准。

四是产业扶贫方面发展难度较大。贫困户可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单一。贫困户增收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投入和扶贫项目分红。目前,除莲湖村温室大棚种植、安康村藜麦种植、十三个牧业村畜产品加工和民族工艺品加工外等项目外,其他各村均没有长期稳定的产业选择。建议下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尤其是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培育方面加大培训、扶持力度。

上一条:德令哈市三举措扎实推进市场规范管理工作 下一条:德令哈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