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到实处

来源:


德令哈市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到实处

9月12日召开了德令哈市委七届十次全委会,会上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加快我市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重大要求。

(一)要把促投资稳增长作为“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市作为州府所在地,全州经济发展“双核引领”之一,经济建设始终是德令哈发展的根本抓手。一是强化创新,增强科技驱动力。州委州政府德令哈工作会议已为我市明确了发展定位,实现这个发展定位要求和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花力气,突出科技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在高端引进中“做大增量”,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实现三次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焕发经济增长新活力。二是紧抓供给侧改革,释放发展新动能。要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制定好供给侧改革目录和发展扶持措施,稳步处置“僵尸”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调整优化房地产供应,抓好房屋租售管理改革,减少企业产品库存,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防范企业金融风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要素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水电气价格改革。研究和推动重点企业股权、债权改革,做好企业上市协调服务。坚定不移的补齐产业短板、服务短板、品牌短板、人才短板、融资短板、基础短板、管理短板、环境短板,推动产业高质化发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现新动能顺利转换。三是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对外开放。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努力把德令哈打造成海西地区最具活力、最具凝聚力、最富竞争力的开放新高地。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型产业转移,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以盐碱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培育出口拳头产品。推动德令哈市向外国人和外资开放,建设德令哈中尼产业园等二类陆路口岸。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发展,强化在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联动合作。积极引进企业集团,力争核心研发团队或成立分支机构,形成企业总部或分部中心。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国内产业和资本动向趋势,强化项目策划与点对点招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优化政策环境,积极营造稳定、透明、干净、公平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深入推进对口受援工作,搭建对口受援技术研发、产业帮扶、人才培养等平台,建设好援建项目,丰富对口支援内涵,实现对口受援效果最大化。

(二)要把建设绿色德令哈作为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顶住传统模式的压力,抗住单纯求快的干扰,守住青山绿水的底线,坚决承担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重使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共赢。一是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实行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耕地保护。推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建立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实行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开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继续推进祁连山保护、国家生态效益补偿、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大对梭梭林、哈拉湖自然保护区、尕海湖、可鲁克湖、托素湖和柏树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恢复与提升草原、森林、湿地、湖泊等生态系统。实施家园美化行动,继续做好“水”和“绿”两篇文章,推进巴音河景观带建设,实施好城市景观绿化。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履行担当责任,着力开展废液排放、固废排渣场、矿山环境恢复、农业土壤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农牧区环境整治。推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广泛应用清洁能源。四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措施,确保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控制在计划指标内。

(三)要把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我们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谋福祉,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做好创业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落实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积极推进“众创”基地和海西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建设,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和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二是做好文化教育。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德都蒙古文化、农垦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力度,培育打造地方文化产业品牌,创造和扶持一批体育赛事品牌。强化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吸引省内州内优秀教师和各类专业特长教师到德令哈执教,提升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三是做好全民保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做好卫生健康。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挖掘民族医药魅力,推进特色专科建设。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做好收入提升。依法保护劳动所得,着力规范工资结算行为。支持以创业促就业,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向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

(四)要把打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部署,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扎实落实德令哈工作会议精神,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一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筑牢思想基础。自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行为规范和从政准则,模范践行和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章、中央八项规定及党内各项法规,按规则、按制度、按法律行使权力,敬法畏纪。

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融入到个人的成长中,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工作生活的一种自觉意识、一种养成意识、一种思想境界。

二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敬畏法纪。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1条、州委22条措施,持续纠正“四风”,坚持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五个不直接分管”等制度,按照“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工作机制行使权力。始终保持对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按规矩办事,不越道德“底线”,不越制度“红线”,不越党纪国法“高压线”。三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严从实。要在思想上从严,自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防微杜渐。要在制度上从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要在惩处上从严,一以贯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


上一条:2016-09-19 下一条:德令哈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举行第三十五次会议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