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双创”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来源: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立足市情实际,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双创”门槛,抓好创业担保贷款、减免税费等扶持政策的落实,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始终把服务创业青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激发各族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去,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以激发群众创业活力为主线,以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为重点,搭建创业孵化平台,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业环境,同时坚持把创业培训作为认识创业、引导创业、强化创业的有效手段,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农牧民确定为创业培训范围,及时讲授创业知识,提升创业理论,拓展创业思路,增强创业信心,明确创业目标。截至目前,已开办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各类学员100人。

(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全民自主创业。通过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一次性奖励补贴和首次创业补贴,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共为50名创业人员申报创业担保贷款865万元;为22名首次创业者发放首次创业补贴4.4万元;为42名创业者发放创业一次性奖励补贴23万元。

(三)实施“四免一补一奖”机制,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一是入驻项目可优先享受政府贴息、扶贫融资贷款等,对投资预算合理、转化性强、有较高创意创新水平、有较好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可优先推荐至发改、扶贫、农牧、科技等部门申请立项为青年创业扶贫项目和产业项目,并可享受创业街和创业园内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二是入驻项目中,青年创业者本人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正常经营1年以上给予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创业奖励,创业奖励资金从海西州青年创业奖补资金和州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三是入驻后可享受免3年房租、免房屋租赁担保金、免水电气初装费、减免物业费、补贴门头安装费,同时积极参加海西州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经统计,平均为每位入驻创业园区的青年减免各类开支10至15万元不等。凡入驻柴达木青年创业街、创业园的青年创业项目可享受以下海西州青年创业扶持政策。

二、“双创”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双创”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创业的基础不实。虽然国家对于就业与创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资金的申请受到各种限制,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方式单一,造成部分有创业想法的人找不到担保而放弃创业或者是创业人员将企业办起来以后,由于基础薄弱,流动资金缺乏,加之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找不到担保人,又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资产,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将许多创业人员拒之门外。二是创业扶持资金短缺。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支持大学生到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创业,形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需要在资金、人才、技术、培训、场地等方面注入大量扶持资金,受地方财力限制,创业扶持资金力度不足;三是市级部门对国家的各类政策重在贯彻和执行,主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的权限极为有限,因此在对促进创业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贯彻执行方面虽然做的比较到位,但创新力度不够,工作亮点不多,新出台的优惠政策类的文件相对较少。四是由于我市所处地理位置原因,相比内地发达地区信息较为闭塞,创新商机有所流失。五是政策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初创企业、人员的经验及对政策了解掌握不足,因此无法及时合理利用政府资源帮助自身发展。六是创业青年与发达地区交流和学习存在困难。

三、国家层面意见建议

(一)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全民创业能力。依托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省内外其它培训机构和浙江援建对口培训机构等优势培训资源,在我市就近开办或对口输送到浙江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及时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SIYB)范围,开展全民创业培训。

(二)落实创业补贴,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复转军人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一次性奖励补贴、首次创业奖励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力度。

(三)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对青年“双创”工作力度,适当考虑向西部地区人才引进,选派优秀青年到发达地区学习挂职。

上一条:德令哈市盐湖产业发展情况 下一条:切实加强价格调控 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