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菜篮子”工作取得新成效

来源: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全面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资金保障,通过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强技术培育等措施,在扩大生猪产能、保障蔬菜供给两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恢复生猪产能,养殖转型升级。一是做好政策扶持。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制定出台《德令哈市促进生猪生产转型升级十条措施》,鼓励养猪场(户)购买生猪养殖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养殖风险,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划定禁养区,对搬迁的养殖场支持异地重建,简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办理流程,将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管理,进一步简化用地手续。二是做好信贷担保。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发布信用贷款和相关优惠信息,农担公司为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金融机构全力以赴支持生猪生产恢复工作,积极为生猪生产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目前,累计扶持恢复生猪贷款达440万元。三是做好技术指导。通过在规模养殖场微信平台上提供优惠扶持政策、仔猪供应、价格动态、疫病防治及养殖技术,开展生猪养殖现场技术指导,引进技术服务团队,使整体养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市已经有4个规模养殖场从养猪先进地区引进专业服务团队,对规模场仔猪繁育、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生产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技术服务和管理。积极组织养殖户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在线学习非洲猪瘟防控与复产技术专题培训,总结推介成功防控经验、养殖关键技术等。共开展培训2期,参加培训人员85余人。截止目前,全市生猪存栏数为7159头,较年初的4343头增长64%,其中规模养殖场存栏4357头;散养户养殖存栏2802头。能繁母猪存栏1618头,较年初779头增长107.7%。我市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数、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上升,生猪生产保持持续向好的态势。

二、扩大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给。一是加强督导检查。为保障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蔬菜产能和自我供应能力,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蔬菜种植基地,了解蔬菜供应需求、生产现状,督导空棚恢复种植和蔬菜储备保供等情况,开展具体生产指导。目前,全市已投入生产的温室有746栋(自然栋),种植面积约1119亩,加之气温逐渐升高、日产蔬菜达到6.5吨,产量较第一季度增长62%、本地市场自给率达到32.5%。显著提高了全市蔬菜生产能力,有效保障了本地蔬菜供给,蔬菜自给率不断提升。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农技人员分赴各蔬菜种植基地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现场指导服务,并及时通过编发手机短信、印发或网上发布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措施,指导、帮助种植基地做好防灾、抗灾工作。三是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管理。引导菜农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型农药;规范蔬菜种植基地建立生产台帐和投入品档案;增加基地蔬菜上市前的抽检频率,州、市农畜产品质检中心每月到基地抽检蔬菜样品不少于4次,经检测抽检合格率为100%,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四是积极探索产品直销、努力拓宽销售面。为解决当前蔬菜生产基地部分蔬菜产能过剩,长远解决扩大种植面积造成销售困难问题,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主动作为、积极衔接,带领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赴大柴旦矿区,就蔬菜供应配送与各企业进行对接,达成初步长期稳定配送意向协议。

三、下一步打算。一是积极宣传引导、落实扶持政策、及时发布产业动态,贯彻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面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新建改扩建项目复工,进一步增加生猪养殖产能。二是继续激励规模场(户)以扩大能繁母猪补栏为主,加快实现本地生猪养殖自繁自育;持续强化种猪、仔猪调运监管,抓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疫病,保障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大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四是不折不扣地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加强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五是继续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推广生猪生产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工艺、新模式。六是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城镇保障性蔬菜基地、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瓜果类生产基地等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七是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有效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普及率,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提高蔬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结合设施蔬菜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

上一条:对接长三角 振兴德令哈 下一条:德令哈市关于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