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省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德令哈市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打造“健康德令哈”为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核心,通过狠抓公立医院改革、医共体建设等“十个到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医改工作成效显著。
一、高位谋划推动,任务落实到位。根据省州医改会议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形成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分管市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及全市医改领导小组暨医共体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在医共体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因地制宜整合,能力提升到位。德令哈市作为州府所在地,结合没有综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打破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托海西州人民医院,组建了由市中医院为行政总院,州人民医院为临床总院,整合2家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为分院的1+1+6区域医疗共同体,聘任临床总院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为各分院执行院长和执行护士长,与行政总院中医帮扶人员建立专家指导团队,充分发挥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全面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强化顶层设计,机制管理到位。制定完善《德令哈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德令哈市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关于做好德令哈市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暨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医改工作落地见效。
四、加快薪酬改革,资金支持到位。制定实施《德令哈市区域医共体编外聘用人员额度管理实施方案》《德令哈市中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细则》,由市财政对行政总院、各分院编外聘用人员工资分别按照40%和50%的比例给予补助,新招录104名医务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统一调配。落实由市财政全额承担中医院院长领导班子2.53万元绩效年薪,在海西医改工作中开创了先例。
五、完善管理模式,财物规范到位。医共体内推行人员、财务、资产、药品、业务“五统一”管理模式。对分院资金使用进行分级审批,财务和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分帐核算;制定医共体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严格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统一网采率达100%,药品供应实现了同品同规同质同价。
六、统筹人才资源,服务水平到位。结合全市医疗机构分布情况,组建中医专家指导团队,每周下沉分院1-2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特色诊疗、家庭医生履约等服务。依托医共体,柯鲁柯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住院业务有序开展,医疗收入明显提升。
七、加强督导检查,业务规范到位。为提升医共体各分院公共卫生、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院感质量等各项工作,在医共体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公卫、质控、护理等方面专家组,针对基层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定期开展区域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护理、院感、药事以及门急诊流程建设等方面的督导培训,进一步推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八、突出中医特色,技术推广到位。为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水平,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医共体总院对各分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为基居中医馆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我市基层中蒙医馆均能开展中蒙医适宜技术。
九、依托援建帮扶,人才培养到位。在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辽宁锦州市中医院及青海省中医院的大力帮扶下,我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确定为省县共建临床特色专科,针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常见性和多发性特点,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进行干预、指导。选派2名医师赴青海省中医院进修,选派1名护士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糖尿病专科护理,5名医师赴青海省中医院参加国家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糖尿病专题讲座学习。
十、加快信息建设,智慧医疗到位。围绕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为柯鲁柯镇、怀头他拉镇卫生院购置DR仪器、电解质分析仪、多普勒彩超等设备。目前已投入使用,影像资料即时上传并由海西州人民医院专家出具检查报告;市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对接安装心电检查远程诊断设备,进一步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市中医院与杭州第三人民医院开通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系统投入使用,与海西州人民医院开通了影像云系统,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有效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