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令哈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创新工作思路,“1234”四步走狠抓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将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服务推向纵深。全年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139人次,劳务收入9660万元。
一、工作措施
一是“两个到位”,政策红利应享尽享。优质服务到位。通过建立28个基层就业服务站,配备60名专兼职就业联络员,在家门口“一对一”提供职业介绍、创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动权益保障等优质服务。创业扶持到位。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畴。全年为10户农牧民个体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0万元;积极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今年农牧民创业成功32人次。二是“三个贴近”,确保培训见实效。贴近农民。根据农牧民的就业愿望,开展相应专业的技能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贴近实际。采取零距离培训的做法,将培训班办在农牧区劳动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努力让广大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就业培训服务。贴近市场。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结合当地发展状况,合理开设专业,满足农牧民的就业愿望,同时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年共完成企业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计算机操作、汽车驾驶员、电焊工、挖掘机操作、酒店客房服务员等各类技能培训班33期2580人。三是“四项服务”到位,实现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无缺漏。组织保障到位。制定出台《德令哈市应对疫情影响保障居民就业稳定收入形势若干措施(试行)》,统一领导,科学防控,规范、有序对农民工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到村、到户、到人的摸底调查。线上服务到位。依托海西在线等网络平台,通过举办线上各类招聘活动,让农牧民在线提交工作简历,实现求职者和岗位精准对接,线上参与企业257家,人数达29855人次,其中农牧民投递简历95人。线下服务到位。举办线下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农牧民牵线搭桥。参与企业2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841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农牧民14人。组织输出到位。以劳动力市场为依托,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基础,依托我市枸杞产业发展优势,开展“枸杞采摘劳务用工供需洽谈会”“劳务经纪人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调动省内外及本市劳务经纪人,带动本市贫困农牧民劳动力有组织参加劳务输出,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主要以公益性岗位为主,存在专职人员少、任务繁重、待遇偏低、人员不稳定、素质偏低等问题,对“网上办”“金保工程”等业务流程存在不熟悉、不会办等问题,导致老百姓只能跑到办事大厅窗口堆积排长队办事现象。对策建议:加大岗位培训力度。上级部门将业务培训向基层倾斜,提高服务质量。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开展“四送”服务,落实政策最后一公里。加强政策宣传,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补贴“四送”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返乡农民工对政策知晓率,更快更便捷的享受政策红利。
(二)互联网+就业创新模式,为企业求职者牵线搭桥。以往的招聘会都是线下模式,时效性短。为解决这一弊端,在开展线下招聘会的同时开展互联网+就业同步进行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带来了更加精准、快速的职位匹配。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按农民工培训需求,不断优化专培训工种,采用“送培训进村”方式,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积极推行“1+X”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