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德令哈市多管齐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打造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卫生、健康、文明意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前期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科学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卫生城市辐射作用,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省级卫生村18个,省级卫生单位27个。设立投诉电话,对群众投诉反映的“脏、乱、差”问题,及时妥善处理,解决或答复率100%。
多方联动,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及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世界无烟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大众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控烟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公共娱乐、宾馆饭店、车站等重点场所禁烟活动。
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市容市貌。落实常态化管理经费要求,将城区街道维修、垃圾清运、污水排放处理等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及日常管理维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副县级领导和市直部门联点包片制度,组织社区、村干部和群众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对社区(村)主次干道进行彻底清扫,做好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环境整治和保洁工作,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清扫管理模式,门前三包”责任制覆盖全区域,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多措并举,打好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API指数不超过100的天数平均保持在300天以上,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监管及东山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保护工作,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方案。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重点公共场所,抓好公共场所日常卫生监督。全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六小”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加强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设立校卫生室,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健康学校建设活动,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齐心协力,切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学校、机关、工地食堂建立食品卫生安全领导责任制,配备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农贸市场建筑和设施符合要求,四项制度公示齐全,具备与食品卫生要求相适应的给排水、采光和照明等设施。市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管网和二次供水公共设施供水水质符合有关要求。
凝心聚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建立相应机构,制定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配有专职专业人员并保障工作经费,门诊日志齐全,近三年内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联防联控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于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落实国家常规免疫规划,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有效控制,扎实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建立“除四害”联络员制度,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联络员,负责宣传病媒防制知识,做好“除四害”设施安装和使用,并组织指导本单位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推行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由第三方专业消杀公司负责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市疾控中心定时、定点开展监测,形成“四害”密度分析报告,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