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已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补短板、促均衡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
实施集团化办学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推进教育教学城乡一体化。本着“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按照“优质+薄弱、城区+乡镇”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7个紧密型教育集团,探索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校园发展各具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因校制宜加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城乡一体化。二是集团内送教、观摩交流、磨课展示,共促发展。组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八一路幼儿园集团、市幼儿园教育集团开展“观摩学习促发展、分享交流共成长”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和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为期三个阶段的“磨课展示”活动,并邀请西宁名师示范指导,教师业务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优质课推选活动。各教育集团共推选出70节优质课,参加市教育局优质课评选。同时,在各教育集团内广泛开展“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新入职教师过关课”,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义务教育实现弯道超车。一是制定实施《德令哈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20年-2020年),坚持教育信息化投入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逐步提高办学实力,力求教育质量达到优质均衡。2021年1月底完成了德令哈市学校基础网络改造项目,基本实现了“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接入目标,为我市智慧教育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网络基础。二是以提升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应用效益为目标,通过“国培计划”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校长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能力。三是完善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在教育集团内开展信息化应用骨干(示范)教师的培养、选拔,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展学校共建互动、举办城乡教师结对帮扶、送课下乡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同步均衡发展和学校智慧管理与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提待遇入编制让更多教育投入向乡村教师倾斜。一是突出乡村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从战略高度认识乡村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提高乡村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到乡村从教。二是健全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教师补助、班主任津贴、双岗教师(授课教师、宿管教师)补助,2020年拨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103.313万元,享受人次200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城镇教师;修建教师周转房115套4025平方米,切实改善了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把改造学校教师活动中心、食堂、生活设施和学校周边水电路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建设规划,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环境。三是提高职称评审待遇。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乡村教师表彰比例,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提高乡村教师各级评优评指标分配比例,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切实让乡村教师有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