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令哈市紧紧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坚决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底线红线。一是及时召开2021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期间食品药品工作开展情况,对2021年重点任务和“十四五”时期工作要点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抓实食品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的全程动态监管,完善法制、诚信、责任追溯三大体系建设,落实市场主体、属地监管、部门监管三大责任,推动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压紧压实责任。市政府与26家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签订《2021年度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市、乡镇(街道)、村(牧、居)委会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明确监管任务,压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意识。
二、加强日常监管,细化工作措施,全力确保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一是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严格落实“九有一公开三承诺”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将主体责任进一步细致化、具体化,落实在食品生产各个环节,帮助企业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目前,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100%、排查率100%;食品小作坊许可率91%,排查率100%。对不符合条件的食品小作坊进行立案审查。二是认真落实行政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五个“全覆盖”要求,即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风险分级管理全覆盖、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全覆盖、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食品抽检全覆盖、企业食品安全员网络线上答题考试全覆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和小作坊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推动建立小作坊示范店,全市小作坊建档率达到90%以上。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对保健食品、冷链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签订《德令哈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承诺书》75份。四是以农村牧区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食品摊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集市、食品批发市场、临时食品展销会为重点对象,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等农村牧区热销食品为重点品类,针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无合法来源、标签标识不合规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五是加强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监管。多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及督查,检查学校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500余家次,抽查考核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115人次,抽检校园及周边食品50批次,责任约谈93户,责令整改40户。
三、坚持依法办案,守牢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惩食品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市场环境,维护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二是依法做好抽检工作。配合完成省级抽检4批次、州级抽检106批次,市级抽检294批次正在进行。抽检结果待反馈。三是依法处置假冒伪劣商品。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对2020年以来依法查处的市场总标值23.2万元的香烟、酒、食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在东山垃圾场进行集中无害化掩埋处理。
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监管模式,构建社会共治共享局面。一是利用“3.15”、爱国卫生宣传月、防治碘缺乏病日等时段,不间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组织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会暨“食品安全监管证”发放仪式、校园守护行动推进会暨校园食品安全知识观摩培训会,通过市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刊播推送食品安全动态信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畅通12315投诉举报电话,对反映的问题依法严查并及时答复,维护公众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