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严格落实中央、省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开展农业补贴发放,抓好各项关键措施落实,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基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普遍欢迎,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的获得感。
一、农业补贴取得的成效。
调动了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调动农民保护耕地、提高地力的积极性。补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社会资本和大量劳动力,提高了耕地的产出效益,在耕地面积和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的双重压力下,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据统计,2019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9.85万亩,较2020年同期增长1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10.8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26%。
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由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大幅提高,种粮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形式规模化种植粮食的意愿增强。从种粮大户申报审核情况来看,2020年50-200亩种粮大户的户数与面积分别同比增加51%和58.82%,1000亩以上种粮大户的户数与面积分别同比增加50%和3.3%,粮食生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开展,拉动德令哈市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资金约880万元,机械化水平达到100%,麦草秸秆打捆达到9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4%,较2020年增长1个百分点,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91139千瓦。为整合农机服务力量,2020年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为全市提供农业作业服务,至2021年全市已建设农机合作社4家,社员30余人,从业人员32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台,联合收获机2台,耕、种、收、植保及其他配套机械50台;标准化库房1000m2。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壮大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为更多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方面。政策效应逐年递减。粮食补贴资金虽然数额巨大,但补贴资金过于分散,由于近几年耕地被征用或改变用途的情况较为普遍,农业工作人员少,工作繁多,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个别群众不如实填报,户多面广,逐户核实面积工作量难度较大。
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农机补贴落实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力。不合理的方案和补贴对象审核标准不当,使农机购置补贴顾及不到多数人的利益,并容易造成补贴机具的流失。在补贴机具监管方面也缺乏严格的制约手段。
三、意见与建议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使享受补贴的农民自觉承担地力保护的主体责任。强化对土地用途的监管,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挂钩,使政策目标指向更加精准,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更加一致。二是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农机维修服务点,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更好地掌握自己所购买机器的相关知识和维修知识,以提高农民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机设备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严格执行农机管理制度,确保农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