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为进一步开展好乡村振兴工作,以党建为统领,着力优化建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严选优派聚合力。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由纪委、组织部、人社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组成资格联审组,对全市45个部门推荐的66名驻村工作队员人选进行资格联审,对不符合资格的,责令推荐单位重新择优推荐,确保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复合要求。
工作队员资格过关。注重发掘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有勇气、重责任、敢担当的干部,着力把一批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素质较强的人才挑选出来,确保选派力量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能够形成帮扶合力。持续从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着力建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帮助强组织、固成果、兴产业、抓治理、美村庄、优服务。
人岗相适尽其才。结合22个村村情实际、产业特点和迫切需求,注重实现“无缝对接、迅速上手”,统筹配置驻村帮扶力量,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坚持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政法干部派治安混乱村,按照人岗相适、按需选派、供需对接的原则,对拟派人员进行“门当户对”式的选派,实现“按需定人、因人定岗”,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自身优势,帮助困难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党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真正让党建“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优化结构促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前提,打造“传帮带”工作链条,筑牢“新老结合”工作模式,66名新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中,60后8名、占比12%;70后21名、占比31.8%;80后16名、占比24.2%,90后21名、占比31.8%。其中女干部32名,占比50%,在年龄结构上形成“梯次配比”,在性别比例方面实现了“男女搭配”。优先安排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同时在每个驻村工作队安排一名熟悉基层工作,有工作方法的年轻同志,统筹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打造一支有思路、有创新、敢干事、能干事的中坚力量,为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动员部署鼓干劲。及时召开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动员会,为新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加油鼓劲,紧紧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一个目标、两个做优、四个中心、五个融入”发展格局,开展驻村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活动,担负起抓好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政治责任,进一步履行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的使命担当,不断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通过传帮带,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保障,抓牢防止返贫重点任务,抓好产业发展长远之计。截至目前,德令哈市66名新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已完工作交接,全部到岗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