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德令哈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十四五”开局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经济运行情况。农牧业总体稳定。农牧业增加值增长5%。各类农作物种植29.8万亩,增长3.5%。牛羊存栏51万头(只),出栏2.24万头(只),分别下降1.9%、47%。规上工业发力不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全市重点监测的6种工业产品中,水泥、炸药、新能源发电量分别增长51.5%、2.5%、23.7%;纯碱、氯化钙、石灰石产量分别下降9.3%、30.7%、30.4%。41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处于下降状态。服务业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批发零售业增长0.1%,住宿餐饮业增长12.7%;完成客运量18.15万人,下降60%;完成货运输量71.38万吨,下降6%;接待游客46.7万人次,增长92%,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增长65.7%。民生保障兜牢底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城镇新增就业1729人,完成年度目标57.3%;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753人次,完成年度目标7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增长1.2%,环比下降0.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农牧业方面。一是增长后劲不足,龙头企业均处于培育阶段,品牌影响力有限、深加工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实力整体较弱,农牧民参与程度较低,可支配财产性资本不足,缺乏有效的财产性增收手段,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有效种植面积下降。受土质和灌溉等因素影响,部分耕地播种后未出苗,枸杞、火焰蔘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900亩、400亩,对一产增加值拉动造成较大影响。四是为落实草畜平衡政策,部分农牧民于2020年将超出承载范围的牛羊全部出售,导致今年牲畜出栏率呈下降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在库项目释放不足。由于部分工业项目前期备案投资数额过大,实际建设时未严格按照备案规模建设,导致上半年一般性工业投资仅完成0.7亿元。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后劲乏力。2021年下达我市的中央债券项目均处于办理前期手续阶段,年内难以释放较大投资。三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不高。2020年签约的31项招商引资项目,仅有13项开工建设。四是新能源产业项目严重不足。受国家补贴及土地、环保等政策约束收紧影响,项目落地难度加大,导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下降趋势。工业企业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出现阶段性停产减产,未释放预期产能;部分新投产企业未达到入规条件,新增规上企业不足,无法形成新的增量。二是部分新入规企业带动力不足;“两碱”企业受限水减产政策影响,总产量下降30%,并影响上游石灰石产业同步减产,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2.6%。三是煤炭等原料交易价格不断上涨,且源头企业限量供应,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较快。四是受政策变动影响,新能源项目落地困难,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本地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重大节假日消费群体大多赴外地消费,本地消费不足。外贸企业方面。受海外疫情影响,我市出口贸易需求减少,加之港口关闭等原因,外贸企业压力较大。同时,各国管制措施对企业出国参展、拜访客户造成负面影响,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被削弱。农民工就业方面。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难度较大,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导致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岗位风险高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顺利就业,降低了就业稳定性。同时,农民工法律意识较为单薄,维权意识及能力较弱。
三、意见建议。扩大消费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发行全国通用的代金券,大力培育文化消费、绿色消费等增长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稳定外贸方面。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大金融、信保支持力度,适当放宽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业务。同时,加强政策落实和产销对接,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农民工就业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平等就业。同时,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农民工转移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