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强化州府意识,紧扣“1245”发展战略中心,抓住“建链、补链、延链”做文章,以创新驱动增动力、激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四地”产业,取得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品味特色鲜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亮点多多的新景象。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紧扣“四地”产业发展中心,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在全州率先推行“链长制”“招商模式”、重点产业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成功引进南玻零碳晶硅产业园、深能海西零碳产业园、中车集团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赣锋锂业7000吨金属锂、天元科技10万吨高氯酸盐等产业项目。随着青海聚之源年产1万吨高端六氟磷酸锂(二期)、国源化工年产4.5万吨氯酸钠、黄河上游水电220万千瓦多能互补、华电集团500万千瓦光氢储一体化等一大批项目的开工建设,使我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去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稳居全州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亿大关,完成94.95亿元,增长8.2%,增速位列全州第一。新增市场主体1218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四地”建设破题开局。围绕15条产业链,通过建立“一个产业、一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产业“链长制”,支持重点企业垂直延伸、横向联合,壮大盐碱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规模。随着中盐总公司成功整合发投碱业、昆仑碱业,开启了德令哈打造国内第一大纯碱生产企业的新征程。聚之源年产1万吨高端六氟磷酸锂项目(一期)的带料试产,国源化工13.5万吨氯酸盐、西部镁业镁基插层材料项目建成投产,以及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85万千瓦,标志德令哈 “四地”产业发展又上新台阶。聚焦“现代诗城·浪漫之都”城市定位,启动诗歌主题公园、城市博物馆群、海子诗歌馆等要件改造和4A级景区创建,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增长18.3%。全国高原地区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基地初步建成,争取援青资金7000万元实施德令哈牦牛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入选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4家。在改革创新中集聚动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86%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通过成立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和项目代建中心,使政府决策程序、项目建管工作更规范。依托“百名浙商进海西”“青洽会海西分会场”平台签约项目47个、签约金额349亿元。争取“十四五”援青项目18个、资金3.45亿元、占全州援青资金的22.5%。城市品质美丽蝶变。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启动,城区给水、供暖、排水管网改扩建和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的加快实施,以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3个老旧小区改造、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及站前广场改建、新区人工湖湿地生态等一大批工程的开工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将使城市承载功能、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落实中央省州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254万元,打造20个集体经济示范村,全市42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突破874万元,平均值突破10万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组织开展建筑工程领域和枸杞烘干生产线专项整治行动,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上半年的92%提升至95.3%。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及地表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高质量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公益林造林等21个林草项目,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2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