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精准培养”打造企业“人才雁阵”

来源:

近年来,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企业人才队伍为目标任务,牢牢把握人才引领战略地位,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切实把企业的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原绿洲城市贡献企业力量。

坚持加强人才工作全面领导。企业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于“四州战略”和推进“四地”建设目标所需,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主线,推动人才工作入规划、进布局、兴工程、促改革。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发展大局,主动融入我省建设国家新能源发展高地战略,全力筑牢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形成以太阳能光热发电镜架、柔性风电塔架等主导产品的生产、安装、服务为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紧跟绿色循环新趋势,依托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将新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产业落地进行有效衔接,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借力特种设备焊接作业人员培训考试中心等创新平台,对本省内各类青年专业人才开展精准化、定制化培训,在实战中提高综合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600余人,为人才培养搭台唱戏、筑巢引凤。

奋力打造企业人才发展高地。牢牢把握各类人才向新兴产业、重点行业战略联盟、产学研融合体等人才高地定向集聚的特点,建设高质量引才平台,构筑引才聚才的“强磁场”。积极与清华大学、青海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青海省盐湖非标设备制造与压力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取得4项国家专利授权。公司投资组建的钢骨架复合管生产线和无损检测公司均属省内首创。大力引进技术带头人和专家型高级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技术、管理、法律、财会等专业人才,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作战能力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公司培养高级工程师1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名,专业技术操作作业人员200余人。2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党员骨干作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入选“昆仑英才”技术技能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分别入选国家级“大师技能工作室”,海西州“四名人才”工作室和“金蓝领”工作室。同时,充分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工作室10名专家开展人才技能培训和技术工艺的优化、研发、创新,为公司所涉及的行业领域提供优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企业技能人才“留的下、用的上、干的好”,为企业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更加科学管用的人才选育管用制度,探索实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改进完善选才用才机制,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多通道”晋升机制。加大为人才创新创业持续赋能力度,优先保证落实人才发展投入和专项资金,全力支持人才开展项目合作、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对创新人才的吸附力和凝聚力。按照“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原则,通过多渠道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把人才工作与企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建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人才支撑产业、以激励赋能产业,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完善公司产品体系,加大对光热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研发领域的投入,提升研发中心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激发全员创新创效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国家授权专利17项。

上一条:稳价格 保民生——德令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民生商品价格监管 下一条:小小楼栋长 “疫”线大能量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