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把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从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入手,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水资源现状。德令哈境内主要河流有巴音河、白水河、巴勒更河,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哈拉湖、可鲁克湖、托素湖、尕海湖,其中,巴音河属可鲁克湖水系,总长326公里,流域面积7462平方公里,上游有9条支流,年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白水河全长15公里,比降1/25,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6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05亿立方米;巴勒更河全长66.5公里,比降1/66,集水面积88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37亿立方米。
多措并举开展水污染防治。一是确定“六河八湖两库”为市级推行河湖长制重要河湖(库),成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73名三级河湖长,设立德令哈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及河湖长制公示牌52块,2019年上半年累计巡河巡湖507人次。清理建筑垃圾50方,生活垃圾2吨,清理水库围坝垃圾26方。集中整治水源水库和周边“大棚房”、私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排查温室大棚1608个,拆除水源地周边违规建造房屋179.79平方米。二是加强源头污染防治,彻底杜绝源头排污行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拆除禁养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厂,对于禁养区内的悦纳养殖种植合作社、汇鑫肉羊牛养殖合作社、兴旺养殖合作社、全兄养殖合作社和兴宏养殖场5家规模养殖场已拆迁完毕并恢复原貌;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资1805万元在德令哈市水源地周边种植乔灌涵养林500亩,水源地保护区建设防护围栏16000米、水源标识牌22块,清理水源地周边历史遗留垃圾3000立方、修复地表520亩;投资555万元修建水源涵养林蜂巢式网箱防洪堤6303米;投资991.5万元在德令哈市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对原东山砂石场采砂河床废弃砂坑进行清理平整和地表修复,修复面积约3600亩;投资500万元在巴音河上游蓄集乡建设总库容量4.73×104立方的Ⅳ类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配置垃圾运转车、垃圾储存点、垃圾箱、环卫公厕等设施;投资672万元在四个乡镇人饮水源地和湖区保护区拉设防护围栏24Km,新建水源地标志牌9个、水源地保护区界碑36个,拆迁水源地附近建筑物12630平方米,清理乡镇水源地附近遗留垃圾15156立方米,建设水源涵养林251亩。五是实现浊水回用,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2018年以来分别建设了浊水回收资源化再利用节水减排项目,据统计,年节约用水量可达约360万立方。六是加快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工作,加强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德令哈市运营的18座加油站(中石油9座,中石化7座,社会加油站2座)地下油罐更新改造或防渗池设置任务,目前已完成双层罐改造17座,剩余1座加油站计划2019年8月底完成改造任务。七是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营,德令哈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量2万吨,2018年日处理量1.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3.25%,全年稳定运行,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减排效益显著。八是加大配套管网建设及改造力度,2018年实施德令哈市东山村、北山村等5个村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14155米、污水检查井989座、化粪池33座,总投资2371万元,将5个城中(郊)村生活污水全部并入城市管网统一收集处理,目前所有建设内容已完成并投入运行。九是加强饮水安全保障。投资332万元实施了柯鲁柯镇区及八村人饮维修改造工程;投资1300万元完成德令哈市环城北路及柯鲁柯镇水源改扩建工程;投资4550万元完成德令哈市农牧区生活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972万元完成德令哈市农牧区饮水应急工程、以色列项目补助资金工程等,受益人口达23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投入,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市区污水管网改造工作,实现雨污分流,加快污水处理厂老旧设备淘汰升级改造工作,确保100%达标排放。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建设12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20吨/日,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106.5Km、中水回用管道106Km,中水回用系统12套,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水。二是严格执法,不断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水污染严查力度,采取明查、抽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夜间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理频次,发现问题,坚决依法处理。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