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 正文

德令哈市通过“选、育、管、用”四个下功夫充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力量

来源:部门信息

德令哈市通过“选、育、管、用”四个下功夫充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力量

德令哈市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宽村(社区)干部选人渠道,充实完善村(社区)后备人才储备库,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确保村(社区)“两委”班子配备“素质更优、能力更强、结构更合理”,通过“选、育、管、用”四个方面下功夫,促进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拓宽渠道,在“选”好后备干部上下功夫。一是明确后备干部基本条件。要求村级后备干部必须熟悉村里情况,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有一定农牧区或社区工作经验,思想活跃、懂经营、善管理,党性强、能够带领牧民群众致富,着重从现任群团组织负责人、科技示范户、养植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青年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二是合理确定后备干部职数。根据各村1(社区)在职干部职数,结合村干部的现状,按照“缺什么型、补什么型”的要求,合理确定村(社区)后备干部职数。在工作中,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经征求村(社区)“两委”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1:2,“两委”委员1:1的比例确定。三是规范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在选举后备干部过程中,采取村(社区)“两委”班子推荐、个人自荐、十人联名推荐的方法,确定村(社区)“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人选,并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人员及时调查核实进行调整。截止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42个行政村和18个社区“两委”班子464人的后备干部储备库。

注重实效,在“育”好后备干部上下功夫。一是明确培养方向。根据新选拔后备干部的专长和特点,结合村(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确定后备干部培养的方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将新选拔的村(社区)后备干部根据培养方向,分别确定为“两委”班子培养人。二是上岗锻炼培养。实行村(社区)后备干部见习制,根据村(社区)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让其担任助理一职,协助现任村(社区)干部开展工作,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实行村(社区)“两委”成员结对帮扶制度,做到“一带一、一帮一”,教方法、传经验,从而使后备干部能够尽快成长。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结合各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集中培训(轮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后2备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等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其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强化措施,在“管”好后备干部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后备干部档案。乡镇(街道)党(工)委为每名村(社区)后备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培养情况、民主推荐、考核评议等,完整地记录村后备干部的成长经历,并作为他们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实行考核评议制度。结合党员评议活动,采取村(社区)后备干部述职、村“两委”负责人点评、党员评议的方式,对其的思想情况、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及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工作表现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议。三要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根据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和考核评议情况,及时将不合格者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并适时补充人选,保证村(社区)后备干部质量,使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坚持原则,在“用”好后备干部上下功夫。一是提前上岗进入角色。对后备干部的使用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经培养后,对表现突出的,符合村(社区)干部标准、具备条件的后备干部先“安”到村(社区)干部岗位,为“后出”干部设职责明确的“工作指导员”专岗,以老带新,开展好村(社区)各项工作。二是调动热情主动参与。实行后备干部列席“两委”班子会议制度,在决策村(社区)重大问题之前广泛征求后备干部的意见,鼓励后备干部积极参与村(社区)“两委”各类组织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好群众中的威信。三3是搭建平台实践锻炼。培养成熟后,建立健全村(社区)后备干部“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设立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征集、社会治安管理、文明风尚倡导、矛盾纠纷调处等实践岗位,通过岗位锻炼促进后备干部参与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建办)

上一条:德令哈市力推“四个加法”让“主题党日”成为党员政治生活中的“生物钟” 下一条:唱响民族团结歌共筑美好中国梦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