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 正文

德令哈市八项举措助力精准扶贫共建民族团结一家亲新格局

来源:部门信息

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以来,德令哈市上下齐心,合力攻坚,精准扶贫、创建民族团结、近年来成效明显。全市742名贫困人口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或超过省定脱贫标准,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水、电、路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脱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机制创新有保障、宣传引领有示范、全民参与有活动、创新推1动有亮点、载体带动有特色、重点突破有内容,整体推进有实绩的创建新格局。

一、村级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产业扶贫是最有效、最持久的扶持方式。柯鲁柯镇安康村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放在脱贫攻坚的突出位置,充分利用120亩集体闲置土地发展藜麦产业,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保证产业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2016年,安康村7户贫困户劳务增收3.2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500元,加上年底藜麦效益分红1500元,贫困户每户平均增收6000元;今年,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达到500亩,又联合农业合作社流转800亩土地种植青稞,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能到38万元。

二、精准扶贫服务中心方便群众。为全面推进扶贫体制创新,德令哈市“先行先试”,在柯鲁柯镇设立精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精准扶贫信息中心、精准扶贫服务中心、电商扶贫信息中心、金融扶贫信息中心、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劳务输出信息中心、科技致富信息中心、医疗扶贫服务中心等8个服务平台,为农牧民提供土地流转、草场产权交易、金融扶贫、劳务输出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手续烦,办事慢问题。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可复制、可推广。

三、紧靠优势产业发展扶贫产业园。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扶贫思路,实施“输血”促“造血”工程,建设扶贫产业园,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动员伊明、杞珍等2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入驻扶贫产业园,扶持畜牧产业、枸杞精深加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例如,伊明公司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入企务工增加工资收入的同时,今年采取“企业购买牛羊、贫困户负责养殖、企业保障收购、产生收益共享”的模式,力图解放50户被“捆绑劳力”(照顾病人无法外出的劳力),加强培训,发挥其潜能,实现贫困户足不出户发展养殖业,自主脱贫致富。充分利用德令哈市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光热产业,为广大农牧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增加收入。

四、电商扶贫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莲湖村模式柯鲁柯莲湖村组建精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分中心,成立电商服务平台,联合中国邮政推介、销售特色农产品;经多方努力,莲湖村农产品搭上了“德令哈”号的顺风车;在西宁火车站候车大厅设立德令哈特产专柜,日销售额2400多元;万亩枸杞园和体验店的打造更为莲湖村贫困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这些举措共同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莲湖村模式。

青藏牧神模式打造种养殖和农牧副产品销售的实体购物和网络销售平台。开办农副产品体验馆、农副产品平价网络超市、原生态农副产品实体体验店、农副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力争将“青藏牧神”打造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地域影响力的“互联网+农牧+旅游示范基地”成功范例。截至目前,实体店营业额月均9.3万元,渠道配送销售3月均营业额5.5万元,电商平台月均销售1.5万元,年底以投入扶贫资金的12%为贫困户分红。

五、信息入户扶贫效果明显。针对贫困户缺乏市场信息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投入市本级资金68万元,采取“政府主导扶持、通信企业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模式,实现了行政村通信网络全覆盖,为248户贫困户免费安装宽带,并提供手机一部。一条线解决了群众看电视、上网络、打电话的问题。实现了实用技术,劳务、商品信息随时查,充实了群众头脑,拓展了致富思路,达到了信息扶贫的目的。

六、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重点围绕水、电、路、住房、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充分利用国开行23.2亿元扶贫贷款,使农村牧区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生产发展条件得到全面提升,农牧区面貌发生翻天覆的变化。这是德令哈市建市以来为农村牧区投入资金最多、建设力度最大的项目,一个焕然一新的德令哈指日可待。

七、创新经济实体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经济实体+项目+贫困群众”模式,完善经济实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获得扶持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规定渠道将分红资金分配4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新模式的运作避免了分红不公、虚假分红现象,使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八、金融扶贫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添动力。德令哈市充分利用1000万元互助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作为风险防控金撬动银行贷款,全市贫困户获得贷款180万元,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如柯鲁柯镇乌兰干沟村贫困户王生忠利用“530”贷款5万元发展牛羊育肥,去年出售羊130只、牛3头,同时销售牛奶、酸奶,全家五口人年底人均收入达到11690元;莲湖村贫困户李永志利用“530”贷款5万元发展牛羊育肥和藜麦种植,年底人均收入近1.2万元;类似的脱贫典型正在不断涌现。现在,这些贫困户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贫困户利用“530”贷款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使国家的扶贫政策在广大贫困户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已成为贫困户自主脱贫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实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将国家的扶贫政策传播到了千家万户。

上述八项措施是德令哈市自2016年以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精准扶贫工作中凸显的一些亮色。正是通过这些卓有成效5的措施,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掌握了党的民族扶贫政策,提高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同时也彰显了德令哈市脱贫攻坚工作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完整流程,反映出德令哈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坚决按期完成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脱贫任务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宝贵的经验来之不易,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圆满完成巩固提升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德令哈人特有的方式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推动德令哈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助力前进!(创建办)

上一条:德令哈市委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迎国检工作 下一条:海北州刚察县创建办来我市观摩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