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实功、出实招,通过建强组织、深化改革、抓好监管、优化服务,努力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以优质营商环境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基础、强队伍,营造担当作为的干事环境。结合“两个生态修复”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位置,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了解干部德才表现,严格执行“凡提四必”要求,从严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健全发现识别储备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机制,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用好工作调研、平时考核等日常了解制度,注重巡察、信访、审计等反馈结果运用,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制定《德令哈市公务员职级晋升人选推荐实施方案(试行》《德令哈市市管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提升工作,完善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机制,建立科级干部请销假月通报制度和外出调研培训成果报告制度,健全“三位一体”举报监督平台,持续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拓宽基层干部培养使用渠道,健全干部关心关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提供良好干事环境。
二、抓监管、尽职能,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刀刃向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改革,实行“一套材料、一窗受理”登记模式,深化“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和“上门服务、集中受理、邮寄服务、替帮辅助、容缺受理”等服务举措,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动态调整并及时公布《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简化完善企业注销流程、降低注销成本,对市场主体经营范围进行规范标注,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不合理收费活动,助力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7%;梳理可办理申请类事项650项,公共服务事项共315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95%,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73.55%;通过“一网通办”完成公章刻制78户,完成社保登记18户,税务登记169户;完成100家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三、抓服务、提作风,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18名县级干部担任副组长,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落实举措、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德令哈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5大类31项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转作风,全面营造环境更优、效率更高、活力更足的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按照“一线发现问题、一线研究问题、一线解决问题”的原则,明确29家承担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市级单位负责同志每月在服务窗口完成带班,深入了解行政审批和服务工作现状,全方位听取群众和企业意见诉求,并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督促问题解决,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四、抓执法、严守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全完善执法体系,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进一步明确监管事项,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措施、设定依据、处理方式等内容。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青海协同监管平台整合监管执法力量,着力在优服务、强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监管高效开展,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已录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44项,检查对象1883个,执法人员218名。加强法治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及时宣传法律法规和热点问题,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率和惠及率,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法治体检”活动,着重从企业内部管理、生产运营、劳资关系等方面,全面诊查企业法治建设状况,排查法律风险隐患,指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并就如何加强企业法治建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