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德令哈市紧盯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问题,统筹谋划,打出用工保障“组合拳”,全面引导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全力保障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用工,推动助企暖企工作走深走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健全“一个机制”。制定《德令哈市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专人联络制度,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岗位推介等针对性跟踪服务。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定期召开情况分析会,调度通报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推动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用工落实落地。
强化“两个平台”。拓宽线上招聘渠道。依托德令哈就业“金牌店小二”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展“短视频+用工服务”“云探厂”等特色招聘模式,助力企业“云招工”。截至目前,开展线上招聘7场,80余家企业提供1200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70余人。加密线下招聘频次。高频次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集中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农牧民、退役军人、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缺工企业牵线搭桥;利用村、社区就业联络员大力宣传招聘活动,鼓励务工返乡人员在本地企业就业。截至目前,举办线下招聘3场,50余家企业提供3802个就业岗位,助企招工400余人。
建立“三张”清单。建立缺工企业清单。以主动上门、电话联系、集中座谈等“保姆式”服务,全面掌握了解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缺工情况,摸清招工计划,同步建立用工清单,做到基本情况、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五清”。年初以来共走访企业60余家,建立企业用工清单47家,梳理就业岗位3200个。建立人力资源供给清单。摸排掌握农牧区劳动力求职、失业人员登记等信息,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准确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薪资要求等信息,建立人力资源供给清单,及时与缺工企业清单匹配。截至目前,摸排登记有就业意愿城乡劳动力189人,通过向企业一对一推荐,实现就业106人;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376人,通过跟踪服务,实现就业336人。建立问题诉求清单。结合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对新落地企业、小微企业用工诉求和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台账式销号,做到“一日一收集、一日一处理、一日一调度”。截至目前,为新落地南玻日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赣锋锂业有限公司解决用工200余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招聘人才50余人。
畅通“七大渠道”。强化就业政策宣传。线上通过直播政策解读、录制视频解读、动漫视频解读等,在“就业政策小课堂”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线下举办政策宣传进村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加大企业和广大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率。截至目前,发布政策宣传视频8期,深入企业宣传5次,深入村社9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2000余份。深化政校企合作。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思路,组织全市部分企业与青海大学、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政校企合作洽谈会”、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校园双选会;跨省参加“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甘肃站暨第17届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及西北民族大学校园现场招聘会,共与100名高校毕业生签订合作协议,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6人。持续开展劳务协作。加强与对口支援杭州的劳务协作,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向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流程服务。以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发布“劳务输出点对点,保障就业促增收”信息,杭州市共19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655个有效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去省外就业。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新落地及重点企业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师带徒”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岗前培训52人,新型学徒制培训83人。优化企业社保经办服务。持续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效能行动,深化“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和告知承诺制,为新落地及重点企业职工开通社保关系办理、转移接续“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实现“一次申请、一门办理、限时办结”。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有效维护劳动者和用工企业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共8起,其中线上3起、线下5起,案件涉及9人,结案金额3.12万元。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监局、市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对全市劳务派遣公司、劳动用工密集的各类用工企业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增强了企业依法用工自觉性,有效提升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和法律维权意识,促进了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发展。
落实“六项政策”。落实企业吸纳重点人群社保补贴政策。为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放吸纳11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社保补贴及一次性奖励补贴27万元,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青年见习基地政策。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企业见习基地,按照相关标准给予补贴奖励。截至目前,认定青年见习基地共12家,挖掘见习岗位60余个。落实企业担保贷款政策。为1家小微企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240万元,带动就业20人。落实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给予相应补贴。截至目前,为完成培训4家企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30.42万元。落实企业稳岗补贴政策。加大新落地及重点企业援企稳岗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技能提升补贴等援企稳岗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稳定岗位。截至目前,为15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3.75万元,共有25人享受扩岗补助待遇。落实“巴音英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政策。支持企业直接或柔性引进各类高层和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德令哈市“巴音英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试行)》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确保全市新落地和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