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党工委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陈刚书记“十个一”工作要求,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11364”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建设“幸福河西”赋能增效。
围绕“一条主线” ,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从优化组织结构入手,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共驻共建协调委员会”为依托,按照“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干涉成员党组织内部事务、不改变所属党员党组织关系”的“双轨并行”运行模式,统筹辖区市监、司法、农牧、教育、综合执法等职能单位构建“大党建”体系,推动街道各级党组织互融互促、固强补弱,共同研究解决辖区内党的建设、精神文明、矛盾纠纷、群众急难愁盼等重大问题。截至目前,共成立街道“大工委”1个、社区“大党委”3 个,“共驻共建协调委员会”6 个,召开大党委协调议事会和共驻共建联席会议13次。
遵循“一个目标”,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运用党员嵌入网格、服务嵌入网格、资源嵌入网格的“三嵌入”法,将全街划分为37个大网格,333个子网格,建立网格员“一日一排查”、村(居)“一周一研判”、街道“一月一研判”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开展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用情用力疏通群众心头之“堵”,让矛盾纠纷消除于萌芽、化解在诉前。重点关注辖区独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通过入户走访、群众来电来访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发力,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心头”事,做到民有所呼,必有回应。今年以来,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6件。
落实“三条措施”,倾力解决群众“小诉求”。“拉网式”排查除隐患。组织 49 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及时处置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不稳定隐患苗头,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往下跑”。“四包六访”夯实基层基础。以包掌握情况、包教育引导、包稳控管理、包调处矛盾为职责,开展困难家庭必访、残障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帮教人员必访、重点人员必访和上访人员必访的“四包六访”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移动调解室”进村解民忧。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居)到户,对基层矛盾纠纷、综治维稳难题及时介入、高效调解、快速化解,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截至目前,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起,化解率达100%。
深化“六项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深化重点人群排查机制。对精神障碍患者、吸毒、邪教、社区矫正等重点人员建立台账,采取街道每月一走访、网格每周一走访、联户常态化走访形式,扎实做好法律宣传、政策落实、困难救助和心理疏导等工作,确保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深化联动联调协同机制。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通过联席会议对矛盾事件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协调,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深化党员双报到机制。有力推动辖区99个行业党组织,1218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到社区“双报到”,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深化公开亮相服务机制。将网格服务延伸至每家每户,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公开联系方式、网格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等方式,认真落实“有事请找我”的责任机制,让群众遇事知道“找谁办、哪里办、怎么办”。深化重点民生服务机制。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问题,建立困难家庭、收入提升、水电气暖、停车不便、物业服务等五本“民生账”,系统解决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深化重点区域规范机制。将辖区20个“三无”小区和5个无人管理拆迁片区服务管理纳入社区服务项目,采取建立“楼栋长+单元长”制度,提供环境卫生整治、水电费代收代缴等服务。常态化开展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入户清查、登记工作,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强化“四治联动”,树好乡风文明“扬正气”。“移风易俗”推治理。建立“街道主推、村级主责”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全街5个行政村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以“村规民约”束言行、“村民议事会”商大事、“红白理事会”树新风、“禁毒禁赌会”保平安、“道德评议会”扬正气,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截至目前,评选“好婆婆”12人、“好媳妇”11人。“五治融合”抓治理。坚持“五治”融合,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广大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深入开展遏制高价彩礼、整治厚葬薄养、整顿大操大办、狠刹赌博歪风,社会风气得到持续净化。“宣传发动”促治理。利用“巴音河畔 幸福河西”微信公众号、大喇叭、标语横幅等方式,“线上+线下”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向群众宣传乡风文明治理要求,全面倡导文明新风。“狠抓关键”强治理。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争当文明治理的先行者、推动者、示范者,落实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规定,带动全街上下节俭办事、廉洁办事、文明办事,全面推动乡风文明。截至目前,市级文明村(居)创建率达100%,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