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德令哈市坚持将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针对农牧区地广人稀、分散居住等特点,探索开展“四个一批”学习法,定制农牧区党员“学习套餐”,为农牧区党员“蓄能充电、补钙铸魂”,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在农牧区走深走实。
严格纪律要求,集中学习一批。德令哈市农牧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习之基,按照“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的原则,通过集中学习,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学习力、执行力、服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素质。柯鲁柯镇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带好头、走在前,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头雁领航”作用,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多学一些,邀请各党支部书记及普通党员参加镇党委学习会议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号召各村(社)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大会、报告会、讲党课等“专门学”,召开院落会、板凳会“随时学”,让农牧区党员易学乐学,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照顾年迈党员,上门送学一批。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做到以学铸魂,德令哈市农牧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及时行动,确保每一位党员能够及时学习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和会议精神。怀头他拉镇党委积极开展“送学上门”“送教上门”活动,成立以包村领导、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为主体的“送学上门”党员先锋队,开展送课到家、送话暖心活动。同时,组织讲师、党员中心户开展进家门送党课活动,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文件解读、专题辅导等措施,注重运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切实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截至目前,共开展“送学上门”17次35人,确保年老体弱党员学习不漏人、不缺课、不掉队,做到学习全覆盖。蓄集乡党委积极探索“包村领导送学结对”模式,围绕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和老党员关心的热点问题,按需为老党员送学上门。采取“陪读”“以听代读”等形式组织学习辅导,送去主题教育学习资料,让老党员足不出户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把课堂搬到家中、把知识送到一线。
创新平台载体,网上学习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 德令哈市农牧区各级基层党组织针对农牧区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无序性强”等特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确保农牧区党员“不失联”。尕海镇党委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法宣在线、“笃学尕海”公众号等载体,及时推送各类学习资料,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及时同步开展学习。同时,建立微信群通过视频连线、不定时转发学习链接、督促观看学习视频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加油充电”,确保每一名党员不掉队、不漏学。蓄集乡党委针对居住分散的农牧民党员,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模式,将必读书目和相关教育视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定期分享到为民服务群、各村(社)党员群,并及时推送主题教育相关公众号,使广大农牧区党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线上学习,让理论学习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一对一的辅导,入户领学一批。全市参加主题教育的农牧区党员共1755余名,具有占比高、数量多的特点。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结合农牧区党员队伍结构分布、文化素质水平实际,采用“精准性”教育引导方法,按需施策。柯鲁柯镇党委通过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及文盲党员结对“帮学”模式,把青年党员与年龄较大的党员、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与文化素质较高的党员结成对子,采取“我读你听、你问我答、我说你写”等方式,进行互助交流帮扶学习,做到了全体党员结对帮学全覆盖。尕海镇党委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老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对文化程度低、自学有困难党员的农牧民党员,开展“一对一”配对领学帮学活动,围绕党员学习清单,由村党支部统一提供学习资料,开展结对帮学。目前,已结成学习对子5个,从根本上确保党员“不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