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城市——德令哈。走进德令哈,穿城而过的巴音河被五颜六色的灯装扮得美轮美奂,音乐喷泉随着音律飘动,河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灯火通明……
多年来,德令哈追青逐绿,力绘生态新画卷;立足高原资源,打造“现代诗城·浪漫之都”。
在追青逐绿的征程中,柴达木农商银行也是高歌猛进,立足“三农”、城镇社区、中小微企业三大板块,围绕乡村振兴、绿色社区、绿色产业链、清洁能源和文化产业五个领域开发了十款信贷产品,创建了“融绿州”信贷品牌,以绿促贷、“贷”动未来,助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以“绿”生金,让乡村更美来
到德令哈市河东街道红光村老宅基地,就可以欣赏到色彩鲜艳的彩虹步道,沿着彩虹步道往里走,就是红光村田园综合体,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农家餐饮娱乐体验,还有时下流行的网红元素烧烤营地、游乐场,更有农产品供销体验店……
田园综合体只是红光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其中之一,酒店民宿、仓储物流、劳务输出及工程承揽也是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
发展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为将红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额持股的德令哈四海商贸做大做强,红光村探索开展了酒店生意,然而,酒店的修建、装修需要大量资金,为此,红光村在2020年向柴达木农商银行长江路支行申请了酒店装修资金,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柴达木农商银行长江路支行迅速带领业务骨干上门对接,通过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融资需求及村集体经济情况,经过严格的调查审核流程,柴达木农商银行长江路支行向红光村发放贷款200万元,这笔资金的注入,为酒店的装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红光村旅游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红光村搬迁后,原来的土地闲置,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不仅实现了村民、集体双增收,也让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村党支部书记刘四军说,村里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柴达木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了。
据了解,除了对该村进行村集体经济贷款外,柴达木农商银行还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共评定信用户225户,信用户评定率为88.93%。目前,信用户的授信金额为2667万元,户均授信贷款金额为11.85万元。
点“绿”成金,让荒滩变沃野
一边是荒凉的戈壁,一边是满目青绿,在快到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的路上,两边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感叹开拓者的伟大。 从曾经的荒凉戈壁,到如今的满目青绿,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沿着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明晰方向,深耕荒漠,励精图治,砥砺奋进,短短几年间,硬是将茫茫戈壁变成了万亩“草海”。
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由德令哈市政府引进,致力于边际土地改良和现代化饲草生产技术的推广示范与应用。2019年起,企业陆续与当地两个乡镇的四个村集体签订了1066.6公顷土地流转合同,开展品种比较和种植技术试验。
由于碱化程度高,土地养分含量较少,改良大面积杂草丛生、颗粒无收的土壤并利用,可谓千难万阻。公司董事长鲍奎说:“奔盛草业坚持的信心来自三方面,政府的大力支持、现代化农机与农艺的推广应用以及农商银行的资金助力。”
据了解,柴达木农商银行从2021年开始与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合作至今已有4年时间,包括存款业务、信贷业务等。存款现金流从几十万到现在的几千万,发放共计5笔信贷资金,金额2370万元,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2023年3月27日向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最高授信额度为2000万元,授信期限三年,现综合存量贷款余额为1620万元。
造“绿”生金,让“废液”
变宝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摊晒池翡翠如画,身处这般美景之中,有谁会想到,眼前那一格格摊晒池里,摊晒的是曾经令人头痛的工业废弃物。
这里,是位于德令哈市工业园氯化钙区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的“户外车间”。
“眼前这一片摊晒池下是一条条连接上游纯碱企业生产车间的管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纯碱蒸氨废液通过这些管道能够直接流入摊晒池中。废液经过摊晒、蒸发水分后析出氯化钠、氯化钙等沉淀物,这当中一部分可作为原料回输到纯碱生产企业,进行再次循环利用,一部分成为氯化钙产品的主要原料。”公司车间副总经理杨青说:“我们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公司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柴达木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
据柴达木农商行副行长靳伟介绍,自2016年开始,柴达木农商银行就与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合作至今已有7年时间。包括存款业务、信贷业务、中间业务等。存款现金流从几十万到现在的几千万,信贷资金支持从900万元到最高2400万元。通过柴达木农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企业生产线建设完成,生产规模逐年增大。
执生态之笔,挥毫泼“绿”。“十四五”期间,柴达木农商银行秉承“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不动摇,深入贯彻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积极践行绿色信贷发展理念、走低碳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2023年底,柴达木农商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13.45亿元,绿色信贷增速11.66%,高出各项贷款增速2.68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的25.48%。2021至2023年,分别向德令哈市农牧户净投放绿色贷款1.58亿元、1.61亿元和2.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0.93亿元。向社区民生领域分别发放贷款3568万元、1608万元和1458万元,贷款余额达到6600余万元;向全市20余家绿色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8亿元;向清洁能源企业发放1.35亿元;大力发展票据业务,累计向绿色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