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讲话精神,从“五个强化”入手,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格局,努力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深入探索和积极贡献。
强化理论学习,聚焦思想引领。市委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将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督促指导市委教育工委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列入发展规划,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全市各中小学党组织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央、省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持续以理论武装强化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行动自觉,切实扛牢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接班人的职责使命。
强化党建品牌,砥砺思政之魂。全市各园校坚守育人阵地,强化支部品牌建设,努力践行“党建强则业务强、业务强则根基强”理念,创立“香柳香·党旗红”“春芽”“柴达木路小学124”党建品牌,评选5个“优秀党支部”,15个“样板校园文化项目”,基本实现“一校一品”。实施“红烛先锋”工程,落实“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严肃组织生活、筑牢阵地堡垒、党建教学融合上精准发力,使“红色教育”成为常态、“清廉建设”融入日常、“先锋引领”贯穿全程,一面面旗帜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
强化思政建设,提升教师素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和素养,搭设教学提升平台,组织三科统编教材思政课教师培训两期101人次,党支部书记网络研修培训六期30人次,思政教师名师领航工作室 1个。组建思政教学团队,全市各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形成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协调配合的全员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现配备全市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24名,兼职思政课教师配备119名,设立线上线下同步“课堂”,组织思政教师、班主任、德育骨干等参加培训1400余人次。
强化思政体系,增强育人实效。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思政课讲课比赛等活动6期次,举办“家校社融合共育”主题讲座、《家庭教育促进法》公益讲座,约6000余名家长参与。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拓展思政教学大课堂和实践课堂,打造以农垦文化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碑为主的思政实践研学路线2条,建立以钱学森科技馆为中心、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德令哈市植物园松柏育苗基地、州农牧局试验田基地为辅的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900人次参加思政研学,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化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强化思政课堂,完善机制建设。建立共上“开学第一课”机制,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成为师生“开学加油第一站”,迈好新学年新征程,吹响新学年开学的号角。建立同上一堂思政课机制,完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市校领导“一级带一级”讲授思政课,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思政内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劳动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校思政教育全覆盖。
上一条:德令哈: 从“新”打造装备制造标杆
下一条:德令哈市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