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以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形成合力,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以明确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助推乡村教育振兴新发展。
教育优先强化政府部门“撬动力”。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认真履行党政领导教育职责和主体责任,定期研究教育重点工作,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成立并及时调整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发《德令哈市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德令哈市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学生,各学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覆盖率达100%。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咬紧牙关优先保证教育投入,2021年以来投入各级各类资金1.4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9个,改扩建中小学5所,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备的高水平学校,全市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已成为德令哈最漂亮的建筑,校园已成为德令哈最美丽的风景。教育部门全面深化初中教育“赶超工程”和高中教育“突破工程”,实现教育高质量“两大工程”双轮驱动,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发展。
协同发展凝聚学校发展“内驱力”。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坚持“以强带弱、以强带新、以城带乡”,组建7个以城区学校为龙头的“优质+薄弱、城区+乡镇”紧密型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稳步推进联研共进。构建教育集团“校际互动、校内活动”的立体化教研网络体系,充分发挥集团总校教研团队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各学校优质资源采取“强校+弱校”“城区校+乡村校”的方式,形成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关系,不断扩大城乡教育均衡度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综合差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激发办学活力,勾勒学校“一校一品”新格局,以互帮互助推进乡村教育协同发展。
积极主动提升社会各界“公益力”。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引领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发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吸引更多单位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主动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协调合作,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州内29家新能源企业与全市29所学校签署企校联学共建“一对一”帮扶协议,各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在发展企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竭尽所能对联点学校开展帮扶工作,累计帮扶近900余万元。教育部门积极联合民政、团委、妇联、慈善协会、志愿者爱心团队等相关单位部门,争取爱心企业、公益项目专项支持乡村学校学习空间和校园文化建设。发起“关爱乡村儿童活动”,做实30名特殊学生随班就读、18名学生送教上门工作,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同时,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儿童的人文关爱、心理辅导、资助帮扶,让每一个乡村孩子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以用情暖心促进乡村教育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