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德令哈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近年来,德令哈市按照省、州旅游工作思路,紧扣“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州府区位和特色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理念为统领,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抓手,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全力推进景点景区亮点成线品质提升,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整体形象。

一、发展现状

旅游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全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235.72万人次,同比增长63.6%;实现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76%,人均消费532元。从全州旅游发展态势来看,德令哈市旅游经济主要指标排名全州第三,旅游经济规模逐步扩大,在全州旅游中地位进一步提升。

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德令哈市将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和引领支撑,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扶持政策。实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市旅游局由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并增设3名公务员编制,强化了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充分发挥援青项目和资金撬杠作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旅游观光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营造旅游发展环境。紧紧抓住德令哈机场建成通航有利契机,力促开通德令哈城际快车,对促进德令哈市旅游业发展,缓解德令哈旅游旺季出行高峰压力,提升旅游便捷度和知名度,推动德令哈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旅游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充分考虑全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特色和市场趋向需求,大力开发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景区建设提质。投资15000万元,开发建设柯鲁柯农垦风情小镇,修缮历史文化遗迹,并配备相关设施,汲取杭州建设文化创意园的发展经验,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兴建创意园,招商引进影视拍摄、动漫设计等企业落户。投资290万元实施风情小镇礼堂改造及装修项目,对风情小镇礼堂进行改造、装修及配套设施。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尕海国家湿地公园及沙山项目,加速引进3D打印技术打印鸟蛋、童话、蒙古包等系列房屋用于景区布景,将现代元素与自然景观有效融合,深度开发尕海湖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1800万元建设市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集自驾车营地、停车场、超市、餐饮等为一体,向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车辆租赁、车辆保养维护、导游向导等服务,显著提升德令哈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档次。投资9.5亿元实施德令哈市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安全、优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德令哈市新能源应用示范效果、改善市内交通环境条件,提升城市旅游品味。同时,通过规范景区标识标牌、修建围栏及停车场、铺设旅游公路、新增公共卫生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景区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州府优势,增强城市旅游综合实力。坚持立足德令哈实际,有效发挥好州府所具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集及现代服务业配套、对外交通便利、毗邻敦煌、茶卡等优势,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树立德令哈旅游在全州的引领地位。一是全力推进旅游区域合作。持续推进与敦煌市的旅游合作,打造以德令哈为中心、辐射周边茶卡盐湖、敦煌等地的旅游圈,凸显德令哈在西北大环线中的地理优势。二是全力拓展旅游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继续巩固扩大周边客源市场,积极利用个各种媒体、各类节庆活动全面宣传推介。针对川、宁、甘等重点客源地召开推介会,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来德令哈旅游,将德令哈市打造成青藏铁路旅游线和西北大环线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三是全力打造旅游名片。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围绕生态旅游发展为统揽,抓住机遇,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景区、创立旅游品牌、提高产业地位、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旅游新业态。在传统观光游的基础上,培育一批野外探险、民族文化、枸杞观光采摘等互动性、娱乐性较强的旅客体验新项目,逐步形成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徒步自驾探险游、民族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旅游形象,努力打造德令哈城市新名片。结合各景区特色,设计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一批以德令哈旅游品牌为核心、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旅游线路。

(二)抓紧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根据德令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快在建旅游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动在建旅游项目。采取定人、定时、定责任的办法,加强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强化统筹、强化责任、强化职能、加强管理,确保高水准地完成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景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确保在工程时限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是谋划高水准的旅游新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促柯鲁柯农垦风情小镇、尕海国家湿地公园及沙山等项目早日建成;通过“提升规划,加强配套”等举措,景区建设保持文化的原生性、保证特色的鲜明性、注重项目的体验性,加强与北京九汉天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的协作、沟通,强化精品意识,确保高水准开展景区建设工作,针对生态休闲、商务会展、体育拓展等高端需求,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

(三)强化形象宣传营销,增强德令哈旅游吸引力。一是以媒介互动塑形象。实施德令哈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计划,促成北京媒体宣传合作事宜,积极筹划旅游标识、旅游创意宣传片工作,继续在省、州、市电视台及机场、火车站、公交车、加油站等城市重要窗口,集中播放德令哈旅游形象宣传片,持续扩大德令哈旅游知名度。二是以市场营销塑形象。以川、宁、甘等国内客源市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应不同市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的主题产品和特色线路,创新营销手段和方式,逐个做深做透,努力做大游客总量,增加过夜游客人数。三是以节庆活动塑形象。通过举办激情哈拉湖、激情穿越柴达木汽车摩托车集结赛、中国西部机车摇滚节等活动,加大德令哈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力度。

(四)拓展发展融合空间,增强旅游业态创造力。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促进旅游与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努力拓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产业新增长点。一是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旅游与文化、民宗等部门的合作,加快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进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等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文化创意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和品牌文化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二是推进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以项目带动、环境优化、功能提升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城市旅游,实现城市功能旅游化、旅游服务城市化,推进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功能互补、互为支撑。利用城市亮化工程等建设成效,组织开发“夜游巴音河”等休闲旅游产品。全力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真正实现让智慧旅行全面提高旅游品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切实推动德令哈旅游产业发展。三是推进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融合。针对新生态旅游的特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支持和鼓励农户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山庄,最大程度地吸引城市文化旅游向乡村扩展,形成新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业。从农业产业结构定位上,把生态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培育万亩枸杞园、新堉山庄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扩大延伸生态旅游资源产业链。

(五)完善环境保障体系,增强旅游服务软实力。一是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景区旅游公厕、停车场、导引标识系统、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公共配套建设,积极开展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实施工作,继续开通运营城际快车专列和旅游大巴,有效提升德令哈旅游接待水准。二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旅游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等工作互相融合、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围绕“讲诚信、促发展”主题活动,联合市场监督、安监、价检等部门开展市场专项整治,集中治理无照经营、挂靠承包、违法广告、恶性低价竞争、欺客宰客、租用“黑车”等问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畅通旅客投诉渠道,持续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定期向社会发布游客满意度信息。三是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旅游安全建设。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配合交通部门做好旅游客运包车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不出旅游事故。四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定期开展旅游行业联合执法检查活动,规范经营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全市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宾馆酒店、公众聚集场所检查力度,努力清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全年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对宾馆、景区等接待设施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举办2-3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

上一条:2017-06-19 下一条:德令哈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实现新突破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