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四项措施”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
德令哈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把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保障扶贫政策落实的关键举措,持之以恒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扶贫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一、抓住工作主线,聚焦重点领域。一是重点监督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中搞变通,打折扣,做选择,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等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行为。二是重点监督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套取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中以权谋私、执法不公或优亲厚友、显失公平等问题;在扶贫工程项目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官商勾结、贪污贿赂、小官巨贪等问题。三是重点监督扶贫工作中敷衍应付、弄虚作假、懒政怠政违反工作纪律等行为;在扶贫资金申请审批过程中生冷硬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四风”问题;以及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力、不能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的问题。四是重点监督基层党组织、纪检组织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对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问题听之任之,或者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甚至袒护包庇等失职渎职问题。
二、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一是制定下发《德令哈市纪委关于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贯彻意见》,明确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上的主体责任。二是由市纪委牵头财政、审计、农牧和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扶贫领域政策执行及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扶贫领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三是建立“党政评价、第三方评价、贫困户自评、群众评议”的扶贫成效评估机制和精准施策跟踪监管制度,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列为各乡镇(街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确保工作任务、责任要求层层落实到位。
三、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宣传教育。一是在强化全市各级党组织学习《条例》、《准则》以及中央和省州扶贫攻坚领域各类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邀请专家为全市乡镇(街道)纪检干部及村、社区“三委”班子负责同志开展基层干部廉洁从政专题培训,引导全市农村社区“三委”班子成员正确看待手中权力。二是利用市电视台、德令哈晚报、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典型做法和取得成效,特别是对扶贫政策、惠农助农政策落实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问题进行了公开曝光和警示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
四、从严监督执纪,坚持有案必查。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损害群众利益和阻碍扶贫攻坚工作的行为“零容忍”,扎实推进了执纪监督工作。一是在用好12388网络举报平台、举报联系电话、举报信箱的基础上,加强财政、审计、农牧和扶贫、检察院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收集违纪问题线索。2016年以来,共受理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15件次。二是对十八大以来全市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的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经查,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41件(次),初步核实24件(次),初核转立案3件,给予4人党纪处分,通过谈话函询、信访了解等方式了结15件。(市委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