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令哈市卫生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省、州的决策部署,根据年初的工作布置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使得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得到深入有效开展,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相关政策,稳步推进乡村医疗机构临床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配用率达100%。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率73%,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全部经省级卫生部门统一价格、统一采购。全市网上采购总金额119.6万元,配送金额111.5万元,配送率97%。认真实施基本药物零加成制度。二是自医改实施以来,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部分公用经费、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以及村医补助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付,村医每月岗位补助由610元提高至850元,对村卫生室每年补助1000元工作经费。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每年增加1000元补助并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发放绩效奖补及社保缴纳。三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切实巩固完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施“五统一,一考核”,将村级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推行乡村医生聘任制,对村卫生室药品实行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并要求各村卫生室按照国家物价政策,实行统一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票据,并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实行上墙公示,做到了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和家庭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全市共建立全科医师团队20个,签约家庭医师协议1.4万余份,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四是成立了德令哈市基层医疗机构考核聘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德令哈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负责人考核聘任实施方案》、《德令哈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聘期考核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工作。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一是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省开展“建设群众满意卫生院”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青海省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对全市4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遴选,最终根据复核情况,柯鲁柯镇卫生院和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标准,已上报州卫生计生委审核推荐。二是加快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投资49万元为尕海镇新源村、东升村、富源村、富康村、泉水村、尕海村、柯鲁柯振兴村实施改造扩建30㎡的业务用房。先后投入56万元为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蓄集乡卫生院、柯鲁柯镇卫生院、他拉镇卫生院实施了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环境。三是积极对接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市4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要求全部签订了帮扶协议,帮扶工作有序推进。四是积极开展中蒙藏医服务,切实加强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中蒙藏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上确定的1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操作规范为重点,大力开展人员培训,2016年共培训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人员292人(次)。组织市疾控中心成立了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地方病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每季度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有效提升了全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水平和质量。老年人健康管理人群由65岁以上延伸到60岁以上,免费健康体检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至130元,增加了体检项目,目前体检工作在进行中。
基层卫生工作亮点。一是各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无假日”门诊和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免费B超筛查,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B超和血清学检查。三是为全市农牧民群众免费发放碘盐,覆盖率达100%。四是遵照人人享有、免费提供的原则,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等十五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补助标准由80元/人提高到130元/人。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 这种便捷有效的方式,选派技术骨干到二级以上医院进行学习,邀请州级专家来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查房,以加快优秀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不断提高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认真组织实施全科医师培训、乡镇卫生院院长和业务骨干培训、乡村医生集中培训等农村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和抢救常规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