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德令哈市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不动摇,强化责任担当,狠抓问题整改,发力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专项扶贫。截至目前,2019年累计下达专项扶贫资金2147.04万元,其中,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90万元,用于19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1140万元,贫困林场扶贫资金5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万元;第二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费14万元;州级补短板资金300万元;州级消费扶贫奖补资金100万元;市级扶贫工作经费177.04万元。一是非贫困村村集体产业项目,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原则申报项目。其中,蓄集乡陶斯图村、乌察汗村、浩特茶汗村三个村购置产业用房项目已批复实施,其余16个村项目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将非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建设加油站项目。其中,2个加油站项目选址已通过规划审查,正在开展项目的设计、地勘、测绘等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贷款贴息、大学生补助项目,中央财政切块资金66万元,用于青春创业贷款和“530”小额信贷款贴息25万元,贫困大学生补助15万元,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项目26万元,资金分配方案正在公示。三是州级补短板资金项目,用于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补齐短板,正在排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村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及“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短板。四是州级援青项目,建设金原村花卉基地改建项目、克鲁诺尔村民族餐饮生活馆建设项目、伊克拉村援青扶贫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东升村援青扶贫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巴力沟村援青扶贫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等5个项目,现已完成市级审查论证、公示,并已研究批复。五是州级消费扶贫奖励补助资金项目,用于柴达木电商绿洲有限公司和海西林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已向柴达木电商绿洲有限公司和林生科技分别拨付电商平台建设奖励资金30万元,并召开全市消费扶贫推进会,消费扶贫工作正扎实有序开展。
(二)行业扶贫。坚持以《德令哈市2019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方案》为引领,紧紧围绕2019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进一步强化各类政策保障,推进巩固提升重点工作。转移就业方面,脱贫户转移就业231人,其中村级护林员安置20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6人、企事业单位就业5人、在外务工15人。完成脱贫户技能培训5人,其中汽车驾驶员培训3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2人。为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采集创业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实施项目、带贫方式等,现已筛选40(户)人为此次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人员,拟于近期赴西宁参加培训。医疗保障方面,脱贫户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为脱贫对象144人次报销医疗费102.74万元。教育方面,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新机制保障资金、进一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制定“送教下乡活动”,上半年对接学校送教1次,共25人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邀请浙江专家、优秀教师送教共3次。通过各类培训方式,共培训教师2100余人次。与建设银行海西分行签订了“建学堂”智慧教育云平台使用协议。草拟了《德令哈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待审议后出台方案,正式启动。低保兜底方面,将农牧区低保标准提标至每人每年4300元,较上年增加30元,为240户扶贫对象发放低保资金68.57万元。生态扶贫方面,拟投资15694.79万元实施德令哈市农村污水垃圾综合处理示范项目,为尕海镇、柯鲁柯镇、怀头他拉镇3个建制镇以及辖区25个自然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28个自然村建设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及配套的垃圾处理站,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实地调研及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正在组织申报入库。新建生态扶贫性项目德令哈市国有工厂化育苗基地炼苗温室改造项目,方案经专家评审后修改完成,现已启动项目招标程序,待完成投标,项目于工程期限内进行动工。交通方面,在脱贫成果基础之上,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87.75km,其中贡艾里沟村通村公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陶斯图村、浩特察汗村通村道路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续建的2座农村公路配套桥梁工程,已完场总工程量的60%。水利方面,为柯鲁柯镇、怀头他拉镇、尕海镇及蓄集乡3镇1乡15村实施2019年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共落实资金1000万元,该项目现已通过审查、批复阶段,项目建成后能够确保3015户10065人、205708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安全。制定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办法,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监管。电力方面,加快推进农网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德令哈10kv戈三路等线路改造、台区增容等项目招投标工作,目前项目已开工。通信方面,对卡格图村、新源村等14个村实现4G信号全覆盖。目前已确定站点的有10个村,现已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文化方面,为全市各行政村免费发放图书8000余册,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文化资源。举办“三区人才”培训班2期,参与人数1000人次,进一步壮大了基层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组织工作人员对德令哈村40余名村民讲授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引领群众参与旅游服务,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科技方面,继续认真实施德令哈市2018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将上级部门选派的7名德令哈市“三区”科技人员统筹分派到脱贫村生产一线,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农牧民能力提升、实用技术指导、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服务。电商方面,德令哈市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已报送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局进行备案,目前正在开展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德令哈市金穗农林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交易大棚已基本建成,近期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住房安全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前往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开展住房安全排查和认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建部关于《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363-2014)对全市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再次进行拉网式入户排查,确保农牧区群众住房安全。金融方面,发放“530”小额贷款4笔18万。至五月底,互助资金累计发放借款483笔755.7万元。
同时认真落实海西州制定的三个配套办法,贫困学生助学上,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幼儿实施了减免保教费、书本费、取暖费、杂费等惠民政策,2019年春季学期为8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减免保教费、书本费、取暖费、杂费等共计1.5万元。贫困残疾人托养上,托养服务中心逐步开展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和机构托养等三种服务,目前实现机构托养一人。养老服务扶贫上,为940名60周岁及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和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送餐助餐、家庭保洁、助浴助医、精神慰藉、代办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其中有脱贫群众101名。
(三)社会扶贫工作。社会帮扶方面,共落实企业帮扶资金41.8万元。对存在经营不力、迟迟不肯落实的6家民营企业取消帮扶行动,另外新增7家帮扶企业。组织帮扶责任人下载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坚持“做贡献”与“受教育”、“促和谐”相统一。积极协调浙江民营企业来德令哈市开展产业帮扶,争取浙江工商联的对口援助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的支持。援青帮扶方面,积极与杭州市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口支援帮扶单位帮扶投入力度,形成持续性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目前,浙江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浙江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州2019年度第一批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浙发改对口〔2019〕221号)已下发,涉及德令哈市脱贫巩固提升项目14个,涉及援青资金共计11530万元,包括德令哈市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德令哈市农牧民安全饮用水及牧区节水工程、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民兴村通村道路建设等。
(四)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中央巡视整改工作,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共认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4个方面14条问题及补充整改方案中2个方面7条问题,全面对标整改,制定《青海省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德令哈市整改方案》《青海省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德令哈市补充整改工作方案》,形成了138条具体整改措施,明确了每项任务的整改目标、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并将整改任务落实到39家牵头单位,做到了问题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整改方案印发后,涉及分工任务的单位对照指出的问题,研究确定了整改措施,建立了任务清单,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要求到位。同时,加强对整改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通过召开会议、实地调研、下发提醒函、电话督促等方式,及时了解巡视整改工作情况,督进度、督成效,察责任、察作风,确保整改方向不偏,确保整改任务尽快落实到位。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走访了9个贫困村,计划年内完成20个贫困村的走访;全市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遍访贫困户145户,村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达100%;完成贫困户职业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农业技术推广等正在进行中;对2016年以来的资产收益类项目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完成了“回头看”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已成立扶贫项目库领导小组,对纳入项目库的项目进行了评审工作;制发了《德令哈市工程项目违规招投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对2016年以来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工程招标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全程对招标项目监督;建立了“村干部工作台账”,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文化及政治素质、带富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建账等。截至目前,通过落实17条整改措施,已完成2条问题的阶段性整改,其余问题将按照整改进度要求继续推进。上半年,省级下达青海省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报告三期,州级下达海西州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报告一期,目前已全部调整整改完成。
(五)脱贫攻坚风险点排查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脱贫攻坚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青扶局2019〔55号〕)要求,德令哈市按照脱贫攻坚风险重点,召开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对“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照贫困户脱贫6项指标及“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进行全面排查,预测全市农牧民致贫返贫风险点。及时研究并下发《关于认真组织开展脱贫攻坚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安排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制定脱贫攻坚风险排查方案,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一线进行走访,通过走访与排查相结合,梳理致贫返贫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经过排查,我市不存在脱贫攻坚风险点,但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将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六)下乡督导检查和自查工作。上半年,共开展下乡督导检查等工作共10余次,一是走村入户核对脱贫户信息资料,对脱贫户收入来源和结构、贫困人口识别是否精准、增收渠道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有没有孩子因贫辍学等情况进行再摸排核实。二是对各类台账资料进行了仔细检查,并对各户明白卡、扶贫手册信息等进行核查。三是结合扫黑除恶工作,对互助资金运行情况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四是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对德令哈市“十三五”易地搬迁规划完成情况、搬迁对象精准识别情况、安置点选址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后续产业就业情况、集中安置点管理和服务工作情况、基础资料整理情况及整改工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自查。
(七)扶贫政策宣传工作。一是配合省、州媒体,采访报道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二是进行“脱贫光荣户”评选表彰,选树脱贫典型,讲好减贫故事,推广典型经验。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德令哈晚报、政府门户网、德令哈发布等媒体平台,开辟专题专栏,对全市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和成效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报道,力争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和支持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和全市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扶贫开发宣传工作局面。四是借助网络、媒体、广播、报刊等平台,对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宣传,提高群众对扶贫相关政策、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截至目前,在省内外各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信息宣传报道百余篇,其中德令哈电视台播报相关新闻9期;德令哈晚报开设专栏8个,各类采访报道30余篇。德令哈发布、德令哈新闻网转载40余篇。
(八)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腐败问题整治力度,瞄准民生领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通过现场核实、查阅资料,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检查生态、医疗等方面资金使用情况,杜绝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上半年,市委主要领导和市纪委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开展情况一次,并定期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判,2019年市委主要领导领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件,目前正在办理。切实开展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统筹协调督察工作的机制正在建立,力争改进督察工作,增强督察效果,减少重复督察,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扶贫领域督查巡查活动的通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