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以来,为扎实解决易地搬迁对象的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激发搬迁对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稳定脱贫,德令哈市根据“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
后续产业发展情况。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1户36名贫困群众中,60岁以上老人5人,未成年人5人。一是积极指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牛羊养殖、酸奶和炒面加工、手工艺品加工和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特色牛羊养殖户5户年人均收入达3.17万元,发展酸奶及炒面加工6户年人均收入达3.59万元,发展手工艺品加工7户年人均收入达2.73万元,发展服务业3户年人均收入达1.98万元。二是结合生态扶贫政策,将15名贫困群众纳入林业生态管护员岗位,每月人均工资2800元,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三是为进一步做好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将1层产业用房出租用于开设超市,收益资金用于贫困群众水电费、物业费等支出,2018年租金收益2.5万元。四是实施德令哈市扶贫产业园项目,人均收益949元;实施新堉合作社资产收益项目,户均收益843元。五是将易地搬迁户中21户36人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平均每月人均享受171.75元。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受我市资源禀赋和扶贫产业选择困难等所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产业缺乏项目、资金支撑,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创业路子窄。二是部分搬迁户内生动力不够,主动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充分,自主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
省级层面需要解决的意见建议。建议将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倾斜,易地搬迁后续产业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并轨,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布局乡村振兴和扶贫产业,拓宽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