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德令哈市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态势,脱贫巩固提升成绩显著;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
一、加大资源要素的保障。目前,德令哈矿产资源、水资源、配套电网、土地等供给要素与经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资源勘探程度低,支撑企业继续扩大生产和项目建设的资源储备严重匮乏。建议国家层面继续加大对西部政策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藏区经济的发展政策上对我市给予倾斜。
二、免除地方资金配套。近年来,虽然地方财力有所好转,但仍严重依赖中央转移支付,自我造血、自主发展能力十分欠缺。加之一、二、三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工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依赖性较强,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等因素,建议中央安排四省藏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保、社会事业、农牧林水气、基层政权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时,取消地方配套,并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三农、民生、产业发展等方面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
三、加强骨干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全市正值“十四五”规划编制期,为更好的融入国家战略,使更多项目和构想列入国家和省级大盘子,建议对德令哈市“十四五”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谋划、重大政策制定给予方向性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力争对一些重大骨干产业的前期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四、生产力布局上适度倾斜。充分发挥柴达木地区地域条件、环境承载力、特色资源等比较优势,在重大产业布局上向德令哈市重点倾斜,所有依托柴达木区域资源建设的下游新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项目,应按产业一体化和循环发展的原则布局,在光伏、光热、风电一体化产业、特色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突出区域特色,实现区域错位发展。当前,德令哈能耗、污染物排放、用地、用水等约束性指标总量基数相对较小,建议充分考虑实际,对能耗、水耗、排放总量、土地指标给予倾斜,尤其是加强规模化新能源及配套输配项目的建设,平衡重工业指标,争取发展空间。
五、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德令哈市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日照强烈,土壤荒漠化严重,城镇和农牧业生产区人为活动频繁,沙漠逼近城镇和农垦区,严重威胁着人民生活和生产。土壤含盐成分高,土壤盐渍化、次生盐渍化造成农作物减产,使土地利用价值降低。区内主要土壤类型质地松散,在大风、暴雨、水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流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旱洪灾害频繁,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建议国家加大我市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
六、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我市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机制尚不健全;盐碱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技术人才流失度高,新材料、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领域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90%以上的创新主体处于孵化阶段,科创中心、孵化器覆盖面窄、层次水平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研发水平偏低,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商业转化,建议国家对偏远落后地区给予人才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