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市三举措助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来源:

德令哈市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拧实责任链条、夯实基层堡垒、抓实党建引领三项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全力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知行合一,拧实责任链条

始终坚持把抓党组织书记作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党委着力管、书记带头抓的党建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一是带头履行职责。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认真对照、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关于抓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精准发力,逐一落实。二是带头解决问题。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破解基层党建的基本方法,县委领导带头开展调研,通过请上来座谈、沉下去走访、面对面谈心、背对背征求意见等措施,带动党政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找解决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带头协调督办。健全市级领导联系乡镇、村社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党组织书记谈心交心等机制,促使党组织书记“亲自部署党建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亲自督办重点事项”,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堡垒

始终坚持强化“关键在人”的有力支撑,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要求,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着力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严格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执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资格前置审查和市、乡镇(街道)联审制度。目前,已完成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的村为15个,占全市42个行政村的16.7%,全力确保年底前“一肩挑”比例达到50%。二是不断加强村“两委”后备力量。扎实开展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村(社区)后备干部库,坚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按照1∶2比例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全市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54名。三是统筹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以提升组织力为着力点,把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为民服务宗旨作为重要抓手,按照“一套好班子、一个好思路、一套好制度、一批好党员、一支好队伍“五个一”的标准,多措并举、精准发力,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转化工作,农村党建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围绕中心,抓实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示范引领作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互利共赢。一是党建引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强化村(社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利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党员,通过完善考核、提高奖励、加大典型宣传,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党建引领培训提质行动。全面推行集体经济收益补贴激励机制,开展乡村管理专业方面的干部培训和村集体经济带头人队伍培训,为党员作用发挥提供有效平台,邀请专家学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培育党员致富领头雁,引导农村党员争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三是党建引领强村增力行动。紧紧围绕设施农业、高原牧业,牦牛行业协会和骆驼行业协会,以党建+合作社为载体,以中心党员户为重点,划分党员责任区,入股专业合作社,改变农牧民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同时,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分红、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增强脱贫攻坚“输血”变“造血”功能。四是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行动。以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培育产业、整合集体股本、强化联企兴村、实施物业管理、拓宽增收渠道、开拓乡村旅游、探索混合经营等8种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和利益链,走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上一条:德令哈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下一条:德令哈市“三举措”全力做好“两会”期间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