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德令哈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抓好落实,形成领导干部亲自招商、带队招商、服务招商,各部门、各领域全参与、全覆盖的大招商格局,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服务范围,落实重点企业领导认领包干制、跟踪周报制、督办制和定期回访制等制度,开展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二是成立帮扶小组,制定《县级干部项目联点表》,针对在建、续建、拟建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协调解决落实,不断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成运行。三是狠抓金融支撑、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落地见效,让政策早“落地”、企业早得利,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四是建全企业服务体系,落实保障措施。持续推行“保姆式”无偿代办特色服务模式、践行“一线工作法”、开展“一站式”服务,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根据企业特点及需求,协调做好专项资金申报、上下游产业对接、政策落实等工作,落实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项目补助、产业发展补助等资金。
二、形成招商合力。一是依托浙江援青指挥部、商会、协会等平台,积极参与青洽会、西博会等展会,办好光热大会、浙商投融资德令哈峰会,加强与各产业协会、重点商会、知名企业家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各类经贸动态信息,搭建“商贸朋友圈”,点对点开展招商活动。二是拓展以商招商能力,认真做好“亲商、暖商”工作,关心和帮助企业家,通过评选“招商大使”“荣誉市民”等方式,提高企业家积极性,拓宽招商渠道,实现“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三是认真研究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结构,谋划地区产业链短板项目,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形成更大区域内的产业链,不断扩大资源开发附加值。同时,支持企业做好品牌策划和营销,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三、开展精准招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思路,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一是围绕镁产业高端耐火材料、阻燃材料、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模块及封装等领域,开展新材料产业体系招商。二是依据德令哈特色生物资源,针对奶牛养殖、叶草类蔬菜、短茎水果种植、有机肥、生物农药等,进行智慧农业、智慧工厂化产业链招商。三是紧抓全州打造太阳能产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有利契机,着力引进新能源配套制造业项目,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四、发展“飞地经济”。成立“飞地经济”工作推进组,大胆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动乌兰、天峻、都兰等州内地区及省内外友好合作地区相关产业在德令哈集聚,加快承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规划的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生物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项目落地。目前,已与辽宁省大石桥市签订飞地经济合作投资协议书。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及省、州资金,加快推进陶旺工业园的规划、环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园。
五、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是受金融行业银根紧、企业抵押物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困难,部分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建议: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金融信贷难题。二是企业用工难问题仍然存在。受自然环境、薪酬待遇等因素影响,已投产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普通工人流动频繁。建议:加大与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合作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工作经费,努力构建有助于人才良性流动的服务、管理、运行体制。三是缺乏招商引资专门机构。建议: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