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来源: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围绕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总目标,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认真学习省、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文件要求,全面掌握政策明确监测对象识别认定标准和程序,提升全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制定《德令哈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回头看”工作方案》,全面排查全市所有农牧户是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对排查后发现的1户4人边缘易致贫户,按相关识别标准和程序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已纳入的1户脱贫不稳定户按照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会同行业部门开展精准帮扶。对拟将录入系统的1户边缘易致贫户,按实际情况会同行业部门制定帮扶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强化风险消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消除标注工作,对通过帮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农牧户、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致贫返贫风险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实行动态清零,切实做到风险消除不再帮,风险不除持续帮。对无劳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牧户纳入低保的兜底户,暂不标注“风险消除”,并长期跟踪监测。

加大财政资金争取力度落实中央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7977万元,拟定《德令哈市2021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同时继续开展涉农资金整合统筹相关工作,切实提高整合。

完成扶贫资产确权全面完成2016年以来扶贫资金盘点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权工作,根据国家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指导意见,健全完善资产处置和监督管理机制,区分类别实行差异化管理,实现规范运营、长期受益。

扎实促进转移就业。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公益性岗位,为农牧民搭建求职平台,推荐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市脱贫户劳动力就业人数达283人。预计6月底前可完成省乡村振兴局下达的2021年度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300人的目标任务。

坚决落实问题整改。对标主动认领的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16条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扎实开展整改。目前已按期完成所有问题整改工作,达到了以整改促落实的良好效果。

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全市共设立了1个消费扶贫体验专馆、30个消费扶贫专柜,4家企业(合作社)纳入消费扶贫系统,1家正在审核。争取全省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的“青海消费扶贫馆”筹建工作,目前由海西州电商绿洲商贸有限公司完成体验馆建设。全市2021年1-5月消费扶贫销售额达1044.68万元。

增强扶贫产业造血完成2016-2019年实施的产业项目与各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的资产移交,落实扶贫项目监管职责。完成2021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报备工作。对已下达的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977万元,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集体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贴息、短期技能培训、村级基础设施提升、消费扶贫等方面安排资金2330万元,实施9个项目;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市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牦牛科技示范园等)、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乡村建设等方面安排资金5573万元,实施9个项目;待提交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全面摸排各村资产收益分红和往年产业项目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持续开展金融扶贫。完成扶贫小额信贷系统录入,持续开展小额信贷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展板10块,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截止5月底,小额信贷累计借款11笔共53万,存量“530”扶贫小额贷款61笔,共计290.8万元,“三有一无”小额扶贫贷款覆盖面达到96%,做到了“应贷尽贷”。

上一条:德令哈市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情况 下一条:聚力做好乡村振兴 增进民生福祉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