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着眼新常态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新特点,采取“五举措”,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推动就业形式持续向好发展。
(一)夯实基层服务,当好群众“店小二”。组建五个“红色”代办队伍,深入开展“入企服务专项行动”,进行政策宣讲解释、业务咨询代办、困难问题现场办公等服务,了解企业用工和培训需求,掌握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所面临的实际困难。2021年,为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青海华汇机械有限公司、青海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74家企业,解决企业用工647人。充分发挥60名基层“红色”代办员(就业联络员)作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等专项行动,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技能培训报名、就失业登记、职业指导等业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同时,人社部门联合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深入全市3个乡镇6个村开展“进村入户送岗位”活动,更好的服务劳动者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用工需要,促进充分就业。
(二)开启“互联网+就业”,创新招聘新模式。以“暖心人社•助企先锋”党建实践品牌为抓手,想方设法打破线下招聘壁垒尝试“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采取“岗位介绍+线上答疑+直播选岗”的形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打造了全新的互动平台,举办“春风送岗位就业暖民心”网络直播招聘会、“百日千万网络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会,全市18家优秀企业共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440余个,涉及环境监测、市场营销、化工、会计、出纳、加油员、加气员、电工等十多个工种,“海西在线”“金色德令哈”平台累计有4万余人次观看,有220余人给相关企业投递简历,实现就业123人。
(三)线上线下同招聘,精准服务“促”就业。根据缺工需求,积极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暨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双选”洽谈会、“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场,涉及操作工、会计、文秘、电工、质检员等岗位等760余个工种,198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4526个,其中,接待群众咨询1500人次,发放宣传册5000余份,达成就业意向996余人。
(四)释放政策红利,落实政策“稳”就业。紧盯企业和求职创业群体需求,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鼓励扶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为19名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5万元(其中:青海省炫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0万元,城乡各类创业人员305万元);为2021年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50人共计35万元;为德令哈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海西青园卓玛药业有限公司、海西中科生态环境监测有限公司、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吸纳就业的305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补贴及一次性奖励共计200.56万元;为全市512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65.8万元;为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329.36万元。
(五)扎实开展培训,精抓细练“提”技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新招员工培训、在岗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及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021年开展企业以工代训2831人,新招录员工岗前培训92人,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9人。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牧区转移就业劳动力、“两后生”、毕业年度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城乡未就业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2期2554人次。组织易返贫脱贫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确保稳定就业。为全市145名脱贫户及边缘户生态护林员开展护林员培训、创业培训,为巩固脱贫成果及乡村振兴有效链接,预防“返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