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德令哈:落实“链长制” 做强产业链

来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年,德令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育林,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成了村民新的经济增长点、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家住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村民刘文明,对自家庄稼地里的收成算出了一笔账:以前种小麦、油菜等各类作物时,地里的产出除了满足一家人的生活,箱底里留不下多少余钱。后来把种庄稼换成了种枸杞,地里的产出却翻了几倍,以前的“温饱田”变成了“增收地”。

德令哈市尕海镇的农户伊国凯,以前全家几口人的收入全都指望着养殖的几十只羊,如今在当地戈壁滩上的种草“大户”——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帮助下,伊国凯种下了约13公顷的饲草,产出的饲草不但为自家养殖的羊群解决了“口粮”,剩余的饲草在对外销售后变为手中的“真金白银”,无形中使伊国凯在从事养殖之外,多出了一个靠种植饲草增加收入的“钱袋子”。

如果说,依托当地农牧产业优势,特色种养业在新发展理念的“点化”下,在庄稼地和草山上开辟出新的蹊径不过是“引子”,那么由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促成的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迈进则是德令哈市精心构思的“鸿篇巨制”。

新发展理念带来发展和创新效应。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市以建设柴达木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抢占发展先机,率先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菜篮子”工程、现代化生态牧场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区建设,倾力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

持续完善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将高标准质量管理贯穿农畜产品全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发展循环农牧业、观光农牧等新业态,精准发力推进牦牛、枸杞、藜麦、火焰蔘为主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柴达木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凭借规模化、规范化、高质效建设,已然崛起于柴达木盆地。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意味着“除旧布新”,意味着从新发展理念中汲取改革动能,释放创新活力,生态畜牧业以阔步发展进行了鲜活实践。

通过走出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以不竭之力持续优化特色养殖结构,培育发展牦牛、骆驼产业,稳步推进藏羊、柴达木绒山羊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加快养殖业向畜牧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转型发展。

以怀头他拉镇、蓄集乡为重点,建设柴达木绒山羊养殖基地、藏羊养殖基地;培育壮大德令哈牦牛产业规模,推进乳用牦牛养殖、牦牛育肥、优质牦牛奶生产等产业齐头并进一体化发展,为牦牛产业基地和牦牛科技产业园建设架起“四梁八柱”;支持骆驼资源开发,通过发展骆驼养殖合作社,建设柴达木双峰骆驼养殖基地,打造全国优质驼奶供给地。

冷凉果蔬产业、中藏药材产业、饲草产业也并驾齐驱、快步跟进,助推全州打造的“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区域公共品牌走向国内外,使新发展理念在戈壁大漠开枝散叶。

面对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叠加压力,德令哈市工业企业顶住了工业经济下行带来的严重影响,仍然保持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以实现稳产增效,显现经济发展的张力和韧劲。

“这得益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创新驱动活力,在产业发展中主动融入国家和省上的重大战略,强化绿色发展、可持续的轴心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从而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凭借创新理念引领,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使原有的生产线提质增效,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坐落于德令哈工业园内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铁城说:“作为传统企业只有紧紧跟上高质量发展要求,才能使企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

同处德令哈工业园内的青海国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的年产3万吨氯酸钠项目,成功完成工艺消缺、优化,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

新发展理念的强大推动力和牵引力,在德令哈市工业经济追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显化出来。

自“十四五”以来,德令哈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搭起的舞台上,正在上演连台“好戏”。

盐碱化工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登场”,持续巩固国家重要纯碱基地地位,稳定现有产能,以产品高价化为方向,推进纯碱企业整合,向建成全国重要的盐碱化工产业基地迈进。

清洁能源产业“中气十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德令哈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稳步扩大光伏、光热和风电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推进储能设施建设,提升德令哈能源稳定水平,培育氢能源产业,打造氢能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风光热储氢”智慧能源基地。

新材料产业走上“前台”,稳步扩大镁合金、高纯氧化镁等基础产品产能,完善镁资源开发产业链,打造镁系材料制造基地,全力打造电池级碳酸锂、高纯氯化锂等锂产业链集群。

装备制造产业“披挂亮相”,加快推进以光伏组件、风机制造、储能装备为重点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推动新能源制造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化工设备、矿山机械、非标设备及基础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全力建设高原特色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同时,特色生物产业、绿色建材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和优化循环经济体系等,也都紧踏时代节奏铿锵而来……


上一条:德令哈市多措并举深化“文明交通”行动 下一条:2022年全省枸杞采摘劳务对接洽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