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市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紧扣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主题,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为指针,借助“青洽会”等国内知名商贸节会平台,面向全国招强商、引大商,五年累计引进项目147个,签约金额687亿元,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德令哈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保障。
与州内其他地区相比,我市在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经济实力、技术研发、人才保障上并不占优势。为使“短板变长板”,多年来,我市依托州府所在地、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机场连接八方的交通枢纽优势,州府所在地、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之一的区位优势,利用青洽会等国内知名商贸洽谈节会平台,持续加大德令哈优势资源、“软硬”发展环境优势的推介力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资源化、再利用、能循环”为指针,紧扣打造新能源、镁系新材料、锂电池、生物制药等百亿元产业基地中心,采取会议招商、以商招商、以友会商、委托招商等各种方式,以国内先进、行业一流为标准,面向全国引强商、招大商。
在确保投资商引得来、留得住、快发展上,我市挥洒大手笔,先后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浙江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德令哈绿色产业园。在综合产业区规划用地8000亩,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基地,建设水电暖、网络通讯设施齐全、面积4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49套。不但实现了基地“七通一平”,还配套建成了工业污水处理厂、环境检测中心、工业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使投资商进驻园区后装上设备就能开工生产。与此同时,坚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一方面,积极推行“保姆式”服务,对项目消防、安全、环境、水电保障、土地等工前手续审批实行全程代办服务。政府综合服务大厅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审批、“一个窗口”办理审批制度,审批效率成倍提高,加上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及时帮助业主解难题,为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广核、华能光伏、青元泛镁、海西德镁、青海镁都、聚之源、奥雷镁德,青海恒信融锂业、青海盈天科技,以及北京同仁堂青海健康药业、林生生物等企业的入驻德令哈工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20多家,仅规上工业企业就达37家。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850兆瓦, 建成500兆瓦风机整机、200兆瓦高倍聚光设备制造、爱能森一期30万吨储热熔盐, 集光伏发电、装备制造首尾相连的新能源产业链;形成年产15万吨高纯氢氧化镁、3万吨电熔镁砂、1万吨高纯氧化镁、5万吨氧化镁球料生产能力;2000吨六氟磷酸锂、5亿WH石墨烯锂电、2万吨碳酸锂等产品产能。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人均生产总值稳定在11万元以上,接近2015年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