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对德令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技术评估,对照技术评估反馈整改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全局,从三大保障、五项措施发力,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提升国家卫生城市11项指标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大保障确保整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人财机制保障。加强市、街道、村(社区)三级爱卫网络建设;挂牌成立市爱卫会办公室和健康教育所,“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管理机制保障。将近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措施,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明确,使长效管理有法可依;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体制,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新格局。三是社会力量保障。7月份我市顺利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工作,为全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下半年我市通过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级健康促进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等的创建验收工作,全市上下倍受鼓舞、斗志昂扬,早已拧结成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民共创的一股强大力量。各种形式的文体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社会氛围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开展创卫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教育指导;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实现全民健身活动点全覆盖,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宣传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开展“健身每一天,喜迎十九大”宣传活动,举办“星空之城”2017最美城市一角手机摄影网络投票评比活动和“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创卫摄影展等。
——五项措施确保创卫整改提质增效。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容环境。实施且基本完成德令哈市农贸市场改造、东山垃圾填埋厂改建、农贸市场标准化停车场项目、清真寺屠宰场搬迁、再生资源利用回收中心(废品收购站)项目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等创卫六大工程项目,规范垃圾转运站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坚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常抓不懈,巩固长效机制,结合国家环保督察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迎国检等工作,全市连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9次,营造了健康、舒适、优美、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综合管理,提升环保实力。全面整改水厂自源性水源污染,彻底杜绝饮用水源地污染风险;组织学习,开展对照自查,完善医疗废弃物暂存、处置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重新制定《德令哈市声环境噪声监测方案》,规范城市声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三是加大重点场所管理力度,保障食品安全。对宾馆、小旅店、小美容美发店等“六小”行业开展专项整治8次,完善台账资料和经营管理制度;对重点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及法律法规等培训6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开展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问题奶粉清查清缴、“地沟油”、瘦肉精、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等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与追溯体系。四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建设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各医疗单位的规范化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疾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教育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能力,降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五是加快规范化建设,提高病媒生物防制能力。进一步完善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除“四害”网络机制,严格工作制度,实施《德令哈市除“四害”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病媒防控工作培训指导,对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和单位,开展除“四害”培训4次;在市区公共地带、绿化带内增设毒饵站,开展科学性秋季灭鼠;规范建立病媒生物实验室,确保技术人员、设施设备规范化、科学化地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四害”抗药性监测。(市创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