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西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严实作风贯穿基层治理各环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擎,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攻坚全域房产证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实践。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创新机制方法、下沉服务力量,以“一日一调度”闭环机制为抓手,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建强红色堡垒,织密组织网络,夯实治理根基。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坚强组织支撑。一是网格党建全域覆盖。严格落实“一格一员、全域覆盖”要求,在柴达木路等6个社区52个小区科学划分网格,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网格长等21名,明确“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服务代办”等核心职责,确保责任层层压实。通过定期业务轮训,累计覆盖20余人次,持续提升网格队伍专业化水平,让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哨所”。二是支部建在网格之上。创新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模式,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因地制宜组建“红网格联合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吸纳668名在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285名社区及共建单位党员下沉网格,通过“轮值书记”制度推动党组织堡垒前移,实现治理力量“沉下去”、服务效能“提上来”。三是大党委凝聚协同合力。深化社区“大党委”机制,吸纳辖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12次,与69家共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为房产证办理等难题攻坚整合全域资源。
聚焦安居难题,创新机制方法,彰显治理实效。街道党工委将房产证办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头号工程,以党建引领打破壁垒、攻坚克难,推动群众“安居梦”照进现实。一是高位统筹专项攻坚。由党工委书记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联合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税务局、社区共同推进房产证办理专项攻坚工作,明确“党建引领、专项推进、网格落实”工作路径,将任务分解到社区、责任到人,确保全域统筹、上下联动。二是“一日一调度”闭环推进。创新实施“一日一调度”“一周一总结”机制,每日安排专人汇总各社区网格办证进度,每周聚焦手续不全、部门协调、政策解读等堵点难点,协商研判解决方案、即时分办任务、限时跟踪落实,形成“问题收集—研判分办—解决反馈”闭环。如渠南小区拆迁安置房办证中,针对“历史档案缺失”问题,通过调度会联动档案、住建等部门,3个工作日完成档案核查,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过街道”。三是网格联动精准服务。发挥网格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网格员、党员骨干化身“政策宣传员”“服务代办员”,通过入户走访宣讲、小区微信群转发、社区公告栏张贴公告等形式,全覆盖宣传办证政策、流程、材料及进展;同时,在社区设立“办证咨询服务点”,提供材料预审、疑问解答、全程代办服务、律师服务等一系列暖心服务,大幅提升一次性通过率。四是典型带动全域突破。以昆仑路社区为突破口,在“一日一调度”机制推动和网格精细服务下,怡景北区、东区、南区等小区拆迁安置房办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工作深得群众认可,群众向社区赠送1面锦旗。目前,全域已完成2239户前期手续办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社区提供“样板借鉴”。
延伸服务触角,办好民生实事,提升治理温度。街道党工委以作风转变为契机,将党建引领延伸至民生服务各领域,用“小网格”托起群众“大幸福”。一是攻坚民生痛点难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安全、环境等问题,党员干部带头下沉网格解决,推动盛源小区完成管网改造,根治供暖不热问题;为“三无小区”安泰大厦更新消防监控、引进物业,为河西美食城加装过道监控;将三工广场“空地”改造为“绿地”,修复河西菜市场公厕管网;改造六路口梗阻人行道,畅通城市“微循环”;为困难群众李文娟协调低保,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二是“点单式”服务精准对接。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将房产证咨询、政策解读等需求纳入服务清单,实现“群众有需求、党组织有回应、党员有行动”。三是共驻共建凝聚合力。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机制,梳理群众需求清单,与69家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30余次,慰问困难群众、党员20余人,围绕“便民、惠民、利民、安民、乐民、富民”目标,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