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本地要闻 >> 正文

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 打造多元共治新格局

来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德令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制定印发《德令哈市加强全科网格建设实施方案》,以“四级三联动”模式为引领,系统推进“网格点亮”“建队提能”等工程,大力实施“两新”党组织“破冰行动”,采取区域联建、行业领建、园区统建、项目促建、挂靠组建、党群共建的方式,在全市积极构建全域覆盖、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高效的德令哈特色“党建+网格”工作模式。以党建引领增强基层治理“向心力”。一是选优配强村(社区)书记。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高度,配强全市42个行政村、18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并按照“1+1+1+N”(1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一名网格协管员、N名兼职网格员)模式配齐网格员,从市级选派优秀干部赴村担任第一书记,确保党的领导“一根钢针插到底”,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二是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搭建市乡村三级网格,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建立健全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基层治理应急处置、综合执法联合查处、服务群众快速响应、重点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等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高效体制。特别是推行吹哨报到、服务清单等制度,为破解“社区之表、农村之实”难题进行了探索。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轴心作用。推动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写入集体经济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章程,落实各类组织向党组织述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优化服务厚植基层治理“凝聚力”。一是加强基础网格运行体系建设。实体化运行市乡两级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整合各类网格资源,配置专职网格员,实现“一网覆盖、一格多员、一员多能”。压实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建立“信息采集、源头发现、分层处置、联动联治、督查反馈”工作闭环。特别是祁连路社区主动建立辖区数据库,统一管理调取辖区居民各项数据,为录入信息、走访入户提供便利。二是切实开展全科网格建设。制定《德令哈市加强全科网格建设实施方案》,最大限度整合基层治理和服务资源,将综合治理、党建工作、公共安全、经济管理、农业管理、城建管理、社会事务等工作纳入“一张网”,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细化46项网格员采办事项清单,明确18类重点人员走访频率和要求,为后续提升网格化服务质效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以来,网格员在综治平台录入各类宣传信息1822次,综治事务3685条,便民服务9115条,走访各类重点人员1328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612次。三是充分发挥警务联动作用。以警务机制改革为牵引,推动警务工作与网格深度融合,在每个村(社区)安排村警共同走访入户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实现网格员与村(社区)民警“1+1>2”的效果。特别是尕海镇创新开展义警服务工作,主动将辖区党员、热心群众吸纳为义警开展辖区服务,有效提升了情报信息搜集力度,发挥了群防群治力量,筑牢了辖区安全防线。

以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德令哈市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网格治理体系,特别是坚持把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作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在推行“人员在网格、岗位在网格、工作在网格、落实在网格”的“四在”模式基础上,坚持以提高辖区居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分门别类组建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治安联防、环境卫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提炼出“六必访、六必到”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模式,形成了“治安中心户长制”“户户联防”“店店联防”“警城联动”等群防群治工作新经验,有效打通了基层服务的“毛细血管”和维护基层稳定的“神经末梢”。

上一条:德令哈市优质政务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下一条:德令哈市“1235”就业举措拓宽群众增收路

关闭

0